本文轉自:蘭州日報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

對於地處黃土高原的蘭州而言,因其南北兩山年降雨量稀少並且蒸發量較大,使得我們的城市對那一抹綠更爲渴望和珍視。

從根本上改善蘭州地區生態環境,是數代蘭州人民共同的夙願。在蘭州“變綠”的過程中,蘭州人創造了奇蹟,“背冰上山”這四個字對每一個年歲稍長的蘭州人來說都不陌生。據記載,1954年,省市黨政領導部門號召綠化白塔山,全市人民響應號召,春秋季植樹,夏季挑黃河水上山澆樹。冬季背黃河冰塊上山,置於樹坑,蓄水保墒,終於栽活第一批樹苗……由此可見,蘭州的綠化之路何其艱難。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蘭州終於變綠了。真切地見證着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不僅在廣袤土地上種下片片綠色,也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推動綠色發展成爲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自覺。

移步皆有景,舉目滿眼新。如今,“蘭州藍”“滿眼綠”可以說是生活在母親河畔的蘭州市民以及這座城市帶給外地遊客的最直觀感受。“他年兩山連碧,一色蒼莽。當告世人,我蘭山雄閎不減,秀美有加,願枉駕賁臨而共賞焉。”《蘭州南北兩山綠化賦》的作者曾用慷慨的語句道出了對兩山未來的期望。當下,成片的綠樹、花海和極目所見的蒼翠蔥蘢,已爲蘭州兩山裝點了更多五彩斑斕的意義。

植樹造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從全面推行林長制到設立綠色文化博覽園,從印發實施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到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近年來,蘭州市兩山重點區域綠化效果持續提升,2023年全面完成了2.2萬畝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任務。今年,蘭州市兩山綠化工程指揮部將圍繞《黃河流域蘭州段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和國土綠化方案》,投資2360萬元,實施好“省門第一道”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維修改造及綠化一期項目,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000畝,新建蓄水池3座,敷設主幹管道3600米,改造田間配套設施約2000畝,爲兩山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衆所周知,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良好的生態環境蘊含着無窮的經濟價值。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培育大量生態產品走向市場,讓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爲發展優勢。

按照蘭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年蘭州市將深入探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利用現有的綠化條件,培育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生態富民路徑。指導縣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強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培育,促進林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林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規範化發展,提高林地產出率,力爭今年實現林下經濟產值2億元以上。

的確,在植綠、擴綠、護綠的行列中還有重要的“興綠”,它就是要注重質量效益,拓展轉化路徑,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立適宜蘭州人居住的城市生活環境,是可持續發展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體現,也是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的目標和理想。因此,當蘭州生態越來越好的時候,其藏在城市骨血裏的生態基因,一定程度上會讓城市虹吸更多的資源,比如,文化、旅遊、會展、金融、商務等領域,都鍾情於“山清水秀”的城市。

一棵棵樹,一片片林,記錄着山川大地的綠化,也見證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碩果。美麗蘭州增綠添彩,萬里河山多姿多彩,背後是“種出屬於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追求,更是“爲子孫後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的擔當。新徵程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就一定能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美麗蘭州的新畫卷。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