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通惠渠完成治理 未来可乘船赏景

东五环展开江南水乡图

完成治理的通惠渠水清岸绿,一个个亲水平台探入河中。 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本报记者 朱松梅

通惠渠综合治理工程5月11日正式完工,如今,小河已荡漾着灵秀的江南韵味,未来还将重现漕运时代的繁华水街,游客可泛舟赏景。

白墙灰瓦间小河缓缓流淌

京通快速路和东五环交界处,一片仿古建筑所在地就是朝阳区高碑店。记者来到这里时,眼前宛如展开一幅江南水乡图。

小河缓慢流淌,两岸的国槐显然有了年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沿河走走便会发现,一个个亲水平台探入河中,一座座古朴小桥横跨水上。正值初夏,岸坡种植槽里花草茂盛,有石竹、紫露草、飞鸽蓝盆花、喜林草、大花沙葱等,多是粉紫和蓝白色系,洋溢着温柔气息。

“我们的治水思路是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这几年,先后治理了多条河流,每一条都有不同特色。”朝阳区水务建管中心主任张宇说,如果说亮马河以国际风情为特色,通惠渠主打的就是江南风情,“跟两岸白墙灰瓦的仿古建筑相呼应。”

通惠河是京城东部重要的排水廊道,通惠渠是它的支流,全长14.9公里,历史上曾承担农田灌溉的任务。2023年2月,通惠渠治理工程启动,首期治理长度为1.33公里,起点为高碑店闸下游桥,终点至东五环,滨水空间面积约6.7公顷。

伸出双臂就能碰到芦苇

一张治理前的照片显示,通惠渠比较狭窄,上开口只有8米左右,岸坡是深而陡的混凝土梯形槽。哪怕站在岸边,也会感觉河水可望而不可即。

如今不同了。漫步河边,清新的水韵扑面而来,甚至伸出双臂就能碰到芦苇。“我们把岸线打开了,还调整了水位,拉近了人和水的距离。”张宇说,河流也拓宽到了12米,并开展了清淤疏浚、驳岸改造,步道全线贯通,可以从高碑店闸一直走到东五环。

李青在高碑店住了多年,通惠渠滨水空间刚开放,她就带着刚会走路的女儿来遛弯。让她惊喜的是,滨水步道几个出入口都安装了新型无障碍旋转门,将电动车、共享单车挡在门外,但轮椅、婴儿车可以推进来。“推着童车来散步很方便。没有电动车,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树荫底下跑一跑。”她说。

新型无障碍旋转门由朝阳区水务部门自主研发。整体结构为直径1.3米的镂空圆环,圆环上吊装滑轮进行旋转,圆环壁预留了90厘米的进出口。当轮椅通过时,可轻轻拨动圆环调整到进入角度,轮椅进入后再次拨动圆环,调整到出口方向。

商业“水街”再现漕运繁华

自古以来,河湖水畔总是人流如织、市肆繁华。作为重要的漕运通道,通惠河两岸商业一度非常繁荣。

“元代,漕粮自南方走水路运至张家湾,再转陆路,走30公里进入皇城。”运河专家陈喜波告诉记者,陆运成本高、效率低,到了雨季,粮食往往未进城便霉烂了。于是,郭守敬奉命开凿通惠河,并引白浮泉水济漕,让粮食能够走水路运输。

数百年前的通惠河,货物、商贾往来频繁,两岸商业很发达。在此次通惠渠的治理中,兼具水韵和商业的“水街”将再现。眼下,属地高碑店乡和朝阳文旅集团正对两岸业态进行规划提升,打造京城运河商业的繁华场景。

河流改造时,将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巧妙嵌入滨水空间。记者注意到,5座无名的跨河桥如今都有了名字。就拿惠润桥来说,“润”出自《晋书·乐志上》中的“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体现水利工程以民为本。惠思桥的“思”则是因为郭守敬字若思,以此纪念他设计和修建了通惠河。

不久之后,市民游客有望泛舟通惠渠上。张宇介绍,2023年底,水务部门在通惠渠上新建了钢坝闸,增设3处游船码头、2座驿站,目前已具备通船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