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通惠渠完成治理 未來可乘船賞景

東五環展開江南水鄉圖

完成治理的通惠渠水清岸綠,一個個親水平臺探入河中。 本報記者 程功攝

本報記者 朱松梅

通惠渠綜合治理工程5月11日正式完工,如今,小河已盪漾着靈秀的江南韻味,未來還將重現漕運時代的繁華水街,遊客可泛舟賞景。

白牆灰瓦間小河緩緩流淌

京通快速路和東五環交界處,一片仿古建築所在地就是朝陽區高碑店。記者來到這裏時,眼前宛如展開一幅江南水鄉圖。

小河緩慢流淌,兩岸的國槐顯然有了年頭,鬱鬱蔥蔥,濃廕庇日。沿河走走便會發現,一個個親水平臺探入河中,一座座古樸小橋橫跨水上。正值初夏,岸坡種植槽裏花草茂盛,有石竹、紫露草、飛鴿藍盆花、喜林草、大花沙蔥等,多是粉紫和藍白色系,洋溢着溫柔氣息。

“我們的治水思路是以河道復興帶動城市更新,這幾年,先後治理了多條河流,每一條都有不同特色。”朝陽區水務建管中心主任張宇說,如果說亮馬河以國際風情爲特色,通惠渠主打的就是江南風情,“跟兩岸白牆灰瓦的仿古建築相呼應。”

通惠河是京城東部重要的排水廊道,通惠渠是它的支流,全長14.9公里,歷史上曾承擔農田灌溉的任務。2023年2月,通惠渠治理工程啓動,首期治理長度爲1.33公里,起點爲高碑店閘下游橋,終點至東五環,濱水空間面積約6.7公頃。

伸出雙臂就能碰到蘆葦

一張治理前的照片顯示,通惠渠比較狹窄,上開口只有8米左右,岸坡是深而陡的混凝土梯形槽。哪怕站在岸邊,也會感覺河水可望而不可即。

如今不同了。漫步河邊,清新的水韻撲面而來,甚至伸出雙臂就能碰到蘆葦。“我們把岸線打開了,還調整了水位,拉近了人和水的距離。”張宇說,河流也拓寬到了12米,並開展了清淤疏浚、駁岸改造,步道全線貫通,可以從高碑店閘一直走到東五環。

李青在高碑店住了多年,通惠渠濱水空間剛開放,她就帶着剛會走路的女兒來遛彎。讓她驚喜的是,濱水步道幾個出入口都安裝了新型無障礙旋轉門,將電動車、共享單車擋在門外,但輪椅、嬰兒車可以推進來。“推着童車來散步很方便。沒有電動車,可以放心地讓孩子在樹蔭底下跑一跑。”她說。

新型無障礙旋轉門由朝陽區水務部門自主研發。整體結構爲直徑1.3米的鏤空圓環,圓環上吊裝滑輪進行旋轉,圓環壁預留了90釐米的進出口。當輪椅通過時,可輕輕撥動圓環調整到進入角度,輪椅進入後再次撥動圓環,調整到出口方向。

商業“水街”再現漕運繁華

自古以來,河湖水畔總是人流如織、市肆繁華。作爲重要的漕運通道,通惠河兩岸商業一度非常繁榮。

“元代,漕糧自南方走水路運至張家灣,再轉陸路,走30公里進入皇城。”運河專家陳喜波告訴記者,陸運成本高、效率低,到了雨季,糧食往往未進城便黴爛了。於是,郭守敬奉命開鑿通惠河,並引白浮泉水濟漕,讓糧食能夠走水路運輸。

數百年前的通惠河,貨物、商賈往來頻繁,兩岸商業很發達。在此次通惠渠的治理中,兼具水韻和商業的“水街”將再現。眼下,屬地高碑店鄉和朝陽文旅集團正對兩岸業態進行規劃提升,打造京城運河商業的繁華場景。

河流改造時,將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巧妙嵌入濱水空間。記者注意到,5座無名的跨河橋如今都有了名字。就拿惠潤橋來說,“潤”出自《晉書·樂志上》中的“濟民育物,擬陶均;擬陶均,垂惠潤”,體現水利工程以民爲本。惠思橋的“思”則是因爲郭守敬字若思,以此紀念他設計和修建了通惠河。

不久之後,市民遊客有望泛舟通惠渠上。張宇介紹,2023年底,水務部門在通惠渠上新建了鋼壩閘,增設3處遊船碼頭、2座驛站,目前已具備通船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