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莲康之家”有一群搭建“心桥”的护士

腹壁“莲花” 疗愈“芬芳”

造口科学护理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陈玲在工作中。

在一个名为“莲康之家”的医患关系群内,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胃肠外科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陈玲每一天都认真回复群内患者的咨询留言。

入群“莲康之家”的人,多是肠造口的患者或是相关家属。所谓的“肠造口”,是一些有着严重大肠病变的患者,身体部分肠道失去正常功能,需要在其腹壁进行切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切口外,外翻缝于腹壁形成的造口(俗称“人工肛门”),以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而正是因为肠造口形似一朵红莲,因此这一特殊的交流群也被称作是“莲康之家”,而陈玲就是“莲康之家”的组建者。

由于造口手术为患者康复、术后生活带来困扰,为帮造口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做好健康管理,如今,像陈玲一般的“造口治疗师”应运而生。昨日是国际护士节,一起来听一听“陈玲们”这一特殊护士群体的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王名润

图/受访者提供

时常与“臭”相伴 要跨“心理建设关”

梁康(化名)是陈玲护理的一名患者。早些年,梁康因直肠癌在外院手术,术后造口及造口下方伤口需要做定时处理。

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这意味着在护理肠造口的同时,护士们要时常与臭味相伴。“这真的是一个‘闻臭’的工作。”与如今在造口护理工作上的“轻车熟路”相比,陈玲也曾对这项特殊的工作颇有抗拒之心。

昔日的陈玲是该院胃肠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一次院内科室人才选拔的契机,让陈玲“升级”为造口伤口方向的专科护士。“当时,一方面是院内有护理人才选拔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我所在的科室专业对口,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获得造口伤口护理工作的一次进修机会。”陈玲回忆道。

“刚开始接触造口和伤口的时候,真的是很难接受,这些都是学校里没有学过的东西。”陈玲回忆称,在接触这一方向的专业护理知识之前,自己需要跨过“心理建设关”。

陈玲用“恐慌”“害怕”来形容当时的自己。当看到病患的肠造口、伤口,以及闻到处理造口时各种排泄物产生的味道,陈玲都会心生不适。“你知道吗?有时候我护理过一个病人之后,我会三四天吃不下饭。”

“我是专业的。”其后,在成为一名造口伤口专业护士的道路上,陈玲一直以“内心自白”的方式“暗示”自己去勇敢面对眼前的一切。而正是“专业使命”,让陈玲成功克服了无数困难。过程中,陈玲积极寻求有着丰富经历前辈们的帮助,同时也不断提升自我心理疏导能力。

陈玲告诉记者,自己曾站在患者一方去思考自己的存在价值。“事实上,这些患者并不想变成现在这样,如果连我们专业的护理工作都没有了,他们的生活该会变成怎样?”陈玲称,正因为自己“被需要”,所以心中的“坎”一定要努力跨过。

“莲康之家”搭桥 从心“疗愈”病患

如今,“莲康之家”成为陈玲等“造口治疗师”与肠造口患者及家属维系关系的一座桥梁。

年轻的吴子君同样是该院的造口伤口专业护士。从一名懵懂的新手开始,她同样克服面对伤口、造口的难关,成为一名患者信赖的护士。

“其实他们很痛苦,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吴子君告诉记者称,一般而言,造口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压力,他们害怕手术的疼痛、手术的安全性,还迫于经济压力,且过于依赖家属,甚至对身体结构的改变,排便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自卑、自闭等情绪。

实际上,守护好肠造口病患腹壁上的这朵“莲花”,并非容易之事。

陈玲告诉记者,患者做完肠造口后,需要持续、科学的护理工作,否则患者同样面临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渗水性皮炎,它由一些渗漏引起的;还有过敏性皮炎,因为造口需要长时间粘贴胶布,容易造成造口周边皮肤发炎。此外,‘造口旁疝’也是一个常见情况。”

吴子君告诉记者,由于肠造口患者的特殊性,自己的工作职责除一般性查房、打针、发药,还要为患者提供造口护理,以及术前术后的相关指导。“我们会经过一系列的评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造口产品,如果出现并发症,我们会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共同及时解决问题。”吴子君说。

事实上,实施肠造口手术的不少是老年人,而作为一名专业的造口伤口护士,还要对这部分人群制定个案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比如说病人的年纪很大,他不会自我护理,我们就要思考怎么样能够让其造口得到最妥善的护理,因此还会发动家属参与进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吴子君介绍称。

如同上述所言,肠造口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不仅是在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因此,“造口治疗师”的“疗愈”不仅在身体,更是“从心”进行。

让吴子君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曾经负责跟踪过的一个永久性肠造口的病人。“她年纪不大,但乐观开朗。她是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的,从自己知道病情开始,一直就积极治疗。正因为她的乐观,治疗的全过程都相当顺利,没有太大的不良反应,我想这也是跟她的心态有很大关系的。”吴子君告诉记者称,大多数病人刚造口之初,都会面临情绪低落等问题,为了给病患打气,自己努力成为病患的朋友,乐意倾听对方的诉求,积极帮助他们。

同样,不少患者也视陈玲为自己人生的“同行者”,因为陈玲持续输出的正能量,支撑了一些病人积极走下去。

陈玲回忆道,有一位妈妈病患,因肠道病变做了一个永久性的肠造口,为了帮助该名妈妈尽快回归日常生活,陈玲为其制定了一个专属的护理方案。“她还有一个孩子,造口后如何陪伴孩子,回家后家人如何帮自己护理造口,需要专业的护士进行沟通、帮助。”陈玲称,该名妈妈担心因自己的肠造口影响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陈玲积极支招,告诉该名妈妈患者如何通过合适的教育告知孩子。

做病患的朋友,该院护士团队将爱与关心从线下延续到了线上。如今,在每一天医院忙碌的护理工作之余,陈玲不忘认真阅读、回复“莲康之家”里患者留下的每一条信息。

陈玲称,当初,为减轻患者术后康复所面临的痛苦,提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科室的造口伤口护理团队才特意成立了“莲康之家”,期盼通过团队的力量,在线上线下为造口群体提供持续的专业服务。

如今,在该院科室的悉心维护下,两个“莲康之家”微信群里已汇集了数百名有服务需求的患者及家属。

“我们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给予安慰,并告知其造口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肠造口的护理,让病人轻松应对,消除心理上的压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重返社会。”吴子君说。

陈玲

“刚开始接触造口和伤口的时候,真的是很难接受,这些都是学校里没有学过的东西。”

如今,陈玲有了自己的“伤口造口专科名医护士个人工作室”,并取得一系列省级荣誉。

吴子君

“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就要用我所学的专业及知识去帮助有需要之人。我相信人都是有情感的,只要你真心,认真对待患者,患者一定能感受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