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勞動報

創新團隊硬核守護電力引擎

——記2024年全國工人先鋒號、上海申能臨港燃機設備管理部

設備管理部員工進行設備維護檢修。

臨港燃機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師徒帶教。

上海申能臨港燃機設備管理部

在上海臨港新片區,由申能集團旗下上海申能臨港燃機發電有限公司管理的4臺40萬千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熱力全開,成爲點亮申城萬家燈火的重要引擎,更擔綱起上海地區氣、電雙調峯的主力軍。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負荷高峯,公司的設備管理部作爲“引擎”的堅強守護者,始終以堅定的信念、精湛的技術應對着一次又一次的嚴峻考驗;團隊還通過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爲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增效,展現着基層電力技術工人的奮鬥熱情和時代風采。

創新驅動

技術改進顯成效

“只需一鍵操作,便可完成不同工況下發電機組79個步驟、107個設備、800多個子系統運行,使發電機組30分鐘內由啓動至併網發電。” 臨港燃機一位項目負責人講述,該項技術創新大幅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和生產效率,降低了人爲失誤的風險,還能及時監測燃氣電廠運行情況,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在設備管理體系智能化、自動化改造方面,由設備管理部設計研發並投入使用的一鍵啓停(APS)分散控制系統,助力企業成爲當時國內首個實現“一鍵啓停”功能的電廠。

“就像鋼鐵在火中淬鍊成鋒,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在市場的熔爐中經受考驗,最終鍛造出卓越的成效。”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設備管理部28名員工,涵蓋機械、電氣和熱控三大專業,負責四臺機組的設備維護與檢修管理。他們始終秉承“創新務實、穩中求精”的企業精神,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深化設備管理體系的智能化、自動化改造,有效加強了在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管控。

2019年至2023年間,設備管理部共落實科技技改項目55項,目前已取得14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發明專利,在解決設備技術和系統安全問題的同時,還在氣、電、水等能源降耗、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其中,“天然氣差壓餘能利用項目”有效利用城市天然氣管網減壓過程中釋放的壓力能,通過透平膨脹機做功發電,平均每年增加發電量約1914萬度,節省用電率約0.8%,項目榮獲“長三角三省一市職工優秀創新成果”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餘熱鍋爐煙氣餘熱利用項目”則有效回收利用鍋爐餘熱煙氣,用於加熱循環熱媒水,每年可以節省約266萬元的燃料費。

技術創新實現了節能降耗,也爲臨港燃機帶來了經濟效益,彰顯了清潔能源發電企業的責任與擔當,收穫了來自社會各方的高度評價。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保質量

極端天氣、用電高峯時段的設備維護和檢修,對於設備管理人員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不僅要加強值守、巡檢頻次,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高溫天,他們在超過40℃的空間裏檢修設備,開啓每人堅守20分鐘的保障接力賽,全然顧不上汗水溼透衣衫;嚴寒天,爲了不讓發電設備的輸水管、排水管、儀表管被凍結,他們用加熱裝置給設備關鍵部位取暖,自己卻暴露在刺骨寒風中……2020年,東南沿海遭遇極寒天氣,爲確保全市用電,他們頂着零下10℃的寒風凍雨,日夜堅守奮戰在一線,爲安全生產發供電提供了最大保障。

面對設備故障、緊急搶修等任務,設備管理部員工團結協作、迅速響應,齊心協力地克服各種困難。他們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追求卓越的工作質量,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規範制定詳細計劃、建立設備檔案、實施定期檢修等措施,通過每年消缺上千項、解決隱患數百個,確保設備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公司成立至今,設備消缺率100%,完成機組主要檢修47次,檢修後機組均一次投運成功,爲安全生產發供電的穩定和質量奠定基礎。

在日常工作中,設備管理部還十分注重溝通與協作,通過技師工作室、青年技術聯誼會以及與兄弟部門的交流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瞭解和信任,增強了整個臨港燃機的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

匠心育人

不負使命顯擔當

“人才培養就像鍛造鋼鐵,需要經歷不斷的錘鍊和磨礪。我們致力於爲員工打造有效的職業發展平臺,讓他們在實踐中擔當使命。”相關負責人介紹,爲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智慧、打造有梯度的技術攻關團隊,設備管理部積極響應公司提出的人才“三通道”發展要求,於2017年3月成立了臨港燃機技師工作室。同時,充分發揮模範骨幹的傳幫帶作用,在項目攻關、科技創新、人才孵化等方面輻射帶動新生力量,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挖掘培育專業緊缺人才。

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後開展了十餘項自主化檢修、技術改造項目,爲公司節約近900萬元設備維護維修費用,培養出數名高技能人才。由團隊開發的燃機盤車拆裝專用工具、閥門開度多冗餘反饋系統等工具和產品,獲得3項國家專利授權。工作室還獲評“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榮譽稱號。

滴水穿石、鐵杵磨針。多年來,臨港燃機設備管理部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發展理念,持之以恆、久久爲功,鍛造出了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敢於擔當的技術管理團隊,彰顯了燃機設備管理的新優勢,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技術動能。 文/趙思宇

責編 趙思宇 美編 周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