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田麗 王若瑾

傳統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着力點,創新發展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激活西部產業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是以特色優勢產業作爲發展主攻方向。提升西部整體經濟實力,應以產業爲抓手,發展現代特色優勢產業,通過業態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做優做強主導產業。西部地區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全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自主創新鍛造產業價值鏈“長板”,補齊產業鏈技術“短板”。二是以新質生產力促進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數字化發展方面,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改造升級高耗能、低效率的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通過加快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智能化發展方面,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打造智能工廠與智慧供應鏈,實現生產、流通等環節的智能化和高效化。綠色化發展方面,以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爲導向,實現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提升傳統產業綠色化發展水平。三是提升傳統產業質態,逐步邁向價值鏈高端。新質生產力能夠深度優化產業結構,催生新產業新業態。通過技術變革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提升傳統產業質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融入具體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完整、先進、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是加快新技術、新科技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加速傳統制造業與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融合,推動傳統制造業從數量擴張邁向質量提升,加快傳統制造業智慧製造、智能製造進程,促進生產、管理、流通等環節智能高效發展,實現傳統制造業全面轉型升級。二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發展前景廣闊等特點。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緊緊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以新質生產力爲引擎,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增強西部產業發展的整體競爭力。三是面向產業未來,探索未來產業發展之路。新質生產力內含的關鍵顛覆性技術突破能促進未來產業的形成與發展。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更先進的未來產業領域,以科技研發爲先導,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壯大未來產業規模,延長未來產業鏈。

彌補區域創新短板,打造區域創新高地。一是加速數實融合進程,提高區域信息、知識交流效率。依託新質生產力,不斷加大5G、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基礎設施投入,合理規劃數字基礎設施佈局,持續普及中小城市數字化技術,縮小區域內部創新差距,孕育數字經濟新業態,創造更多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工作崗位,實現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化、智能化、自動化轉變。二是依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區域創新高地。以新質生產力爲核心,加強創新開放合作,通過科學規劃,優化西部產業發展空間結構,促進資源在區域內合理分佈,形成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健全以需求爲導向、以企業爲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制,打造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業高地。三是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創新成果的產業轉化率。加快完善有利於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落地有利於創新戰略實施的區域政策。完善創新要素資源分配機制,建立創新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創新要素自由流通和創新成果共建共享。

(作者單位: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