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銅、鎳、銀浸泡或電鍍上色,廉價沙金、錫金當真金賣

網售金飾以假亂真花錢能開足金證書

一位消費者反映買到的假金戒指存在“真品”鋼印。

楊女士購買的假金飾品附帶“防僞證書”。

錫金商家提供的飾品圖樣。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接到市民楊女士報料,稱自己被商家欺騙,在購物平臺買到假黃金飾品。她試圖聯繫商家退款,卻發現對方已經“跑路”。記者調查發現,在“金色誘惑”的暴利下,線上黃金買賣仍存亂象,楊女士的經歷僅是此類黃金消費問題的冰山一角。

鹿青松李文璇

實習生史繼超濟南報道

假金當作真金賣

“999”鋼印隨便打

根據楊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在購物平臺以“仿金”“鍍金”爲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市面上有不少被稱作“仿金水”“仿金劑”的化學產品。多數商家表示,浸泡此類藥劑,可以將底材外色改爲金色。“這種藥劑多用於銅製品上色,工藝品行業用得比較多。”一位店主說。

也有部分商家稱,這類產品可以用於飾品上色,且成品與真金外觀差別不大。“銅含量越高洗出來越亮,外表和真金越像。500毫升藥劑只要幾百元,可以用很久。”該商家還表示,銀製底材也可以浸泡上色,只需要在上色前用珠寶清洗劑處理即可。

得知記者想製作仿金飾品,一位店主又推薦了另一款產品:“飾品製作用電鍍工藝的多,銅、鎳、銀做底材都可以。”該商家介紹,與浸泡上色不同,電鍍上色是給底材表面上一層真金,效果更好,可以“應付”外行人。同時他也表示,電鍍上色需要操作者購買專業設備,倘若需求量不大,他可以介紹專業人士代做,性價比會更高。

根據該商家介紹,記者在購物平臺檢索“黃金維修”,並與部分店主取得聯繫,相關店主均表明,除給黃金飾品補色外,也可以通過電鍍工藝給銀、銅類底材上色。還有店主表示可以批量製作:“上色黃金、玫瑰金每件70元起,上色白金每件60元起,數量多價格可以商量。”

除了“金包銀”“金包鎳”等“障眼法”外,近年來,原本廉價的沙金、錫金,經改造升級後,也可能“以假亂真”。所謂“沙金”“錫金”,均爲含金量較低的金屬,做成飾品後,外觀與純金飾品十分相似,普通消費者通過肉眼難以分辨。但這兩類金屬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顏色會變暗,實際價值也與黃金相差甚遠。

售賣電鍍金飾、錫金、沙金的行爲本身並不違法,但有商家利用線上購物難以查驗實物、假貨迷惑性強的特點,通過模糊產品名稱等“擦邊營銷”的方式,將這類產品漲價幾十倍售賣,讓一些消費者受騙。“大家常說的‘沙金’就不是金,含金量可以忽略不計,用儀器也基本檢不出,將其稱爲‘金’只是個銷售噱頭,是市面上爲了好賣。”一位店主透露。

一位錫金銷售者自信地表示,自家錫金可以經受除光譜檢測外多種黃金檢測的“考驗”,與真金幾乎沒有差別:“錫金每克15元,20克以下飾品不按克算,剪開內部也是金色,火燒不會變色,吸鐵石吸也沒有問題,重量上和真金差不多。”他一邊說一邊進行推銷,“這條‘金項鍊’298元,同款金飾品,工費都不止這些。”

經過多日觀察記者發現,該商家的社交賬戶每天會有三四十條錫金產品推介,品類涵蓋項鍊、戒指、耳墜、手鍊等,甚至還有“金條”產品。當記者詢問能否刻制代表足金的“999”鋼印標識時,店主爽快答覆可以隨意刻制鋼印,鋼印內容由買方決定。

全程無須寄樣品

3000元可開足金證明

市民楊女士描述,自己購買的“金包銀”戒指附帶有足金防僞證書,這也成爲她購買之初沒有起疑的關鍵原因。但據記者調查,楊女士拿到的防僞證書中,防僞標誌與正規標誌存在差異,證書上給出的網站也幾乎“停擺”,甚至涉及公司都無法查證。

“證件上‘MA’‘AL’‘CNAS’等logo,確實代表不同的機構認證,但這些標誌下面缺少了關鍵的數字認證號碼。”有業內人士分析,該證件極有可能是商家自制的。

除此之外,亦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還出現了一類新型“假證書”:“把一件真金飾品送去鑑定,獲得真的鑑定證書和二維碼,再按照這件真金的款式製造出批量假黃金,通過複製真金二維碼的方式,使贗品‘成真’。”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真假黃金飾品的款式、外觀相同,消費者往往難以辨別。據濟南一位黃金門店負責人透露:“無需樣品就可以直接出鑑定證書的公司、網店也很多,有些正規公司也可以做。”

記者通過線上摸排發現,多數檢測公司表示製作假證屬於違法行爲,沒有商量餘地,只能嚴格“一物一鑑”。但有部分網店店主和檢測機構以含蓄的方式表示可以製作。

“假如你的金子沒有鋼印,那麼可以商量。”一位店主說。在另一家有正規註冊資質的公司,當記者以商家身份諮詢能否簡化金飾檢測流程時,該負責人馬上暗示記者,自己可以直接出具檢驗報告,並聲稱可以全流程線上處理:“正常流程檢測,每件費用1000元。如果想直接出報告,全程無需寄樣品,含金量多少可以自己定,每件3000元,畢竟這種行爲實驗室需要擔風險。”

該負責人還表示,鑑定證書一般是以公司爲單位出具,若是個人售賣,無委託公司,也可以提供個體店鋪名稱,這種情況需提交一份數據聲明,供鑑定機構內部留存。“要是個體也沒有公章,提交個人身份證件與手印即可。”

記者發現,部分商家將虛假的鑑定證書與假金產品結合銷售,藉助“雙保險”實現盈利目的。

平臺入駐門檻低

商家“跑路”難追責

根據消費者反映,部分購物平臺對於貴金屬產品商家的入駐、銷售等環節的監管也不盡如人意。在楊女士看來,購物平臺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維權流程,消耗消費者的耐心,消費者常因維權行爲費時費力而不了了之。此外,平臺對商家的處罰僅停留於催繳、拉黑,商家可以通過借用他人身份信息等方式規避處罰。

根據楊女士提供的信息,記者以入駐平臺從事黃金產品銷售爲由,聯繫了某平臺客服。“通過線上申請,提交身份證與手機號,再提交保證金即可。”該平臺客服簡要描述了入駐流程。

當記者詢問在平臺售賣貴金屬是否需要防僞驗證、貨源證明、營業資質時,該客服表示,目前平臺沒有類似要求,更無須寄樣,售賣產品的質量、真僞全憑商家自覺:“不用給我們證明,能給顧客證明就行。”

至於保證金問題,儘管客服稱根據店鋪銷售額收取。但部分消費者反映,自己受騙後,商家的保證金往往處於繳納不足、無法還款的狀態。對於上述問題,該平臺客服表示,會根據商家提供的聯繫方式積極聯繫。不過當記者詢問商家如果已經閉店該如何催繳、爲何保證金會繳納不齊時,平臺客服表示,遇到此類情況,平臺也無能爲力。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部分二手交易平臺,在這些平臺中,部分商家打着出售二手正品金飾的幌子,結合僞造的票據,以較低價格出售假金產品。相較購物平臺,二手交易平臺對賣家的審覈標準更低,幾乎沒有任何針對昂貴商品的監督舉措,店鋪保證金更無從談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