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然玉

最近,內蒙古集寧一中發文呼籲該校校友在70週年校慶之際填寫電子校友卡,而校友卡上需要填寫的信息包含個人職務級別。對此,不少網友都提出了疑問。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該校相關負責人否認了評選“優秀校友”就是比誰官大,其表示“我們就是了解一下校友現在都在幹什麼”“對於校友,我們不存在什麼厚此薄彼,是完全平等的”。

作爲當地久負盛名的名校,集寧一中的70年大慶,自然是要隆重張羅一番。與之相關的籌辦工作千頭萬緒,但其最主線的邏輯無非就是一條,那就是“請體面人,辦體面事”。這其實是很考驗智商和情商的技術活,講究的就是個人情練達卻又不事聲張。以此量之,“讓校友填職務級別”的操作,着實太過低級而露骨了。

據悉,集寧一中電子校友卡在問卷填寫過程中,把校友分成了不同的界別,從政的校友需填寫行政級別。校方對此的解釋是“瞭解校友在幹什麼”,但其傳遞給外界的觀感,就是“人分三六九等”、校慶也論尊卑貴賤……凡此種種,原本或許也是事實,只不過通常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是心照不宣的。此番,集寧一中將之捅破、坐實,甚至以“白紙黑字”“選項勾選”的方式,將之凸顯、強化,這簡直無異於是公然的冒犯。

信息收集到了打探“官級”的份兒上,其中用意不言自明。特別是置於校慶的關鍵時間節點,這一做法難免讓人浮想聯翩。有網友猜想,評選“優秀校友”是不是就是比誰官大?這大概率是“想當然”,卻也未必完全就是“小人之心”。在校方看來,官職更大的校友,接待規格自然要更高一些、位置座次自然是要靠前一點、迎來送往自然是要更用心一些。所謂人情世故,在校慶的語境下,被極致化放大,那些小心翼翼的繁文縟節,貫穿始終而勞心費力。

在我們的文化語境內,校方想必很難將校友一視同仁地還原爲“從前的學生”。那些“從前的學生”,如今有了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影響力,這使得校方在與其相處過程中,難免謹小慎微、看人下菜碟。70年校慶對於集寧一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其既怕冷了場子、錯失資源,更怕招待不周、得罪“貴人”。進退失據、無所適從之際,也便做下了“讓校友填職務級別”的蠢事。有些事情,可做而不可說,一旦說破,覆水難收。

事實上,很多名校本身就很擅長“長期關心本校學生髮展”,對於混得好的、官做得大的,早已登記造冊、心中有底,保持聯繫、常來常往。這些都屬於私底下的“工作”,靠的是經年累月的儲備,如集寧一中一般,將之拿到檯面上大張旗鼓、鬧得人盡皆知,實在是業餘之極。校慶盛事,“請體面人,辦體面事”,但如果自己不體面,那麼別人終究是無法幫之體面的。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