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生活报

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帮扶学生千余人次 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师朱文健:

让“向阳花”温暖大山里的留守儿童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感谢哥哥、姐姐们,我通过云端学到了很多知识,最近我的成绩又提高了。”手机里,孩子们通过微信向朱文健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谢,看到微信的朱文健欣慰地笑了。今年31岁的朱文健是黑龙江东方学院的教师,同时也是“向阳花”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2011年,他迈进了大学校园,并加入到辅导员带领的教育帮扶实践当中。13年来,他从“组员”到“队长”再到“指导老师”,并于2018年组建“向阳花”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队,连续7年带领学生前往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第二小学、伊春市大箐山镇小学,以留守儿童为主要帮扶群体,共开展志愿课堂300余次,受益学生1000余人次。近日,他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当年要辍学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朱文健出生在大兴安岭,从小就深知大山里的孩子想出来要靠学习,所以他一直都很努力。2011年,他不负众望地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同时接触到了公益。“上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就领着我们去做支教志愿服务,当时去的就是哈尔滨周边的向阳乡。”朱文健告诉记者,进入山村,简陋的教学设施和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难忘。“老师,您能一直在这教我们吗?”正是这句话,让他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也开启了他13年的教育帮扶生涯。

刚参加支教活动时,朱文健被辅导员分配一对一辅导小亮(化名)。然而,一开始朱文健就遇到了难题。“我是数学专业的,当时主要是讲数学专业课,我以为只要把课讲明白,让孩子成绩提升就可以了,没想到,小亮家竟然不想让他上学了。”朱文健说,因父母离异,小亮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就不打算让他接着上学了。”当时,朱文健感到很无奈,自己还没开始教学,却要先做心理疏导工作。“我那个时候就一直劝解小亮的奶奶,告诉她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如果是担心学费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我也答应会抽出个人时间多辅导小亮。”在朱文健的反复劝说下,小亮的奶奶终于改变了主意,让小亮继续上学。如今,小亮已经考入大学,“我们这些年一直有联系,知道他考上了大学的时候,我特别高兴,感觉比我自己考上大学的时候还激动。”

一本日记 打开内向孩子的心

大学毕业后,朱文健来到黑龙江东方学院担任辅导员,同时,他组建了“向阳花”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队,带领学生们一起做志愿服务活动,就好像他当年做的一样,“叫这个名字一方面是我们当时去的村子叫向阳村,一方面是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寓意向着朝阳成长。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我也同时希望我的学生们把志愿和公益传承下去。”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后,朱文健把志愿的范围扩大了,“我家是大兴安岭的,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在我们那边的贫困县呼玛县实习过,知道了那里的孩子的困境,后期加上我的实地踏查,我们决定主要以呼玛县和大箐山这两个地方为主,暑假去呼玛县,寒假去大箐山。”

春月(化名)是朱文健他们在呼玛县做志愿时帮扶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春月都不爱说话,这让做志愿多年的朱文健对她很上心。“这个孩子总是低着头不说话,你问她什么她都不回答,问得急了她就点点头,她的情况比我之前遇到的都严重。”朱文健告诉记者,春月的父母不在她身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我们就想办法,通过写日记的形式,用文字去跟她沟通。慢慢地,通过文字她愿意沟通了,原来是因为她父母不在身边,她身边的小朋友瞧不起她,不跟她玩,慢慢地,她就不跟人交流了。”

随着“日记交流”多了,春月的情况越来越好,她开始和志愿者哥哥、姐姐说心里话了,平日里还会发信息给他们。“最让我感动的是,她一直期盼着我们的到来。在我们第二年去的时候,她主动把日记拿给我们看,上面记录了她的心情、进步和想法,她的信任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对自己的志愿活动信心满满。”

线下培训 线上一对一教学

随着志愿活动的开展,加入朱文健团队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受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精准地帮扶孩子们,朱文健决定带领学生们开展云端筑梦活动。平日里,受助的孩子有什么难点可以随时在线上咨询。“我们当时考虑,可以组织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于是我们面对各个社区有需要的学生,也进行了帮扶。”

云端筑梦活动中,朱文健组织带领1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他们不仅与中小学生一同阅读、运动,还为他们制定了一对一的学习目标。“对大学生志愿者们,我们也会定期开展志愿者老师们的培训,希望能够更加专业地帮助困难学生。”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一件事。”从事志愿服务13年,连续7年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活动。朱文健的爱心与坚持让他先后荣获第十届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全省志愿服务“五个100”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这些年我们先后帮扶了千余名困难学生,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能够继续学业、努力上进。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可以延续这份爱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