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南通一企業自主研發AI巡舍機器人

12萬隻雞“一人”管

□ 本報記者 張周楠

“6排2層137籠,有一隻弱雞,失去產蛋能力,8排4層22籠和10排4層20籠分別有一隻死雞,請儘快排查確認。”5月9日上午9點,韓良均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向雞舍管理人員報出出現異常的具體雞籠位置。不到兩個小時,養殖園43間2000平方米雞舍新出現的弱雞、死雞全部處置完畢。

位於海安濱海新區的江蘇天成科技集團,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蛋雞全產業鏈集團,1000畝養殖區內43棟雞舍依次排布,共飼養海南褐、京粉六號等蛋雞300萬羽,平均每天有270萬隻雞蛋從這裏運往全國。

300萬羽蛋雞,如何做到準確報出弱雞、死雞的位置?韓良均指向雞舍一角,一個底盤裝有四個輪子,高度兩米左右,從上到下排布着若干攝像頭的“鐵皮箱子”正在充電座上充電。

“這是我的機器人‘同事’,它是我能不進雞舍就得知蛋雞情況的幫手。”韓良均解釋,這個“鐵皮箱子”,是他們企業自主研發的AI巡舍機器人,每天凌晨2點到4點,機器人通過程序設定開始雞舍內的巡測,攝像頭和內置紅外探測儀收集數據後,由AI通過體溫、瞳孔、雞冠、羽毛狀況判斷雞的生存情況,並標註死雞和絕產弱雞。

韓良均拿出手機打開天成科技集團禽蛋養殖數字平臺應用程序,點擊進入編號S#07的雞舍,一張如同圍棋盤的“雞舍地圖”展現眼前。每一個格子就代表一間養殖籠,其中幾個鮮豔的紅色格子就是機器人探測到異常蛋雞的具體位置。韓良均點擊一格紅色格子,立馬彈出一張蛋雞的大頭照,一旁標註“絕產雞”字樣。“雞冠無色澤,羽毛雜亂,符合絕產雞外形特徵。”韓良均通過大頭照,對蛋雞身體狀況進行二次判斷,與AI得出相同結論。

已有近30年蛋雞養殖經驗,南通天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衛民告訴記者,養雞巡舍,是養殖蛋雞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只有每日挑揀出老、弱、死雞和絕產雞,雞舍整體養殖效率纔有保障。他回憶,十年前巡舍一間蛋雞養殖間,就能讓兩三個人從凌晨三四點一直忙到中午,稍大規模的養殖場,光是巡舍員就要將近50人。

“一間雞舍12萬羽蛋雞,‘一個人’就能管!”如今養雞巡舍,早已從勞動力密集的“苦差事”成爲點擊手機應用就能完成的“科技活”。

李衛民介紹,AI巡舍機器人除了幫助判斷雞的健康狀況,還能同步收集雞舍內溫度、溼度、氨氣量等數據,配合近年來陸續引入的環境監控調節、精準飼餵、疫病診斷預警等自動養殖功能,做到不進雞舍門也能瞭解情況。目前,該養殖基地雞舍內已全面使用AI巡舍機器人,對弱雞、病雞的判斷正確率超95%。自數字養殖平臺上線後,該企業蛋雞產蛋率提升1.5%,存活率提升2%到3%,雞蛋中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等多項檢測達到零檢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