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趙展慧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3日 第 18 版)

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力度,要抓住服務國家戰略的主線,把好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界線,堅持防控風險的底線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政策性金融是以主權信用或多邊信用爲依託,以實現某個國家、區域乃至全球公共政策或戰略性目標爲宗旨的一種金融形態。政策性金融機構有其獨特優勢,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性金融以中長期貸款爲主,不以利潤最大化爲經營目標,在支持普惠、民生、綠色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天然優勢。同時,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國家戰略性重大項目建設、落實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能夠統籌考慮國家戰略、公衆利益、項目的可行性與潛在風險。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力度,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不僅能夠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也有助於各類金融機構合理定位,促進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現代化金融機構體系。

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力度不是盲目無序的擴張,而是要在強化職能定位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供給質量,更精準更有效地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

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力度,要抓住服務國家戰略的主線。強化政策性金融的職能定位,就要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聚焦服務國家戰略,着力把寶貴的金融資源精準配置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比如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的金融服務,加強服務綠色低碳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

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力度,要把好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界線。近年來,政策性金融機構功能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存在一定交叉和重疊,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優質項目等方面與商業銀行形成一定競爭,這既不利於各自職能的發揮,也容易產生政策套利、道德風險等。因此要進一步明確政策性金融業務邊界,以保本微利爲經營原則,聚焦“商業性金融幹不了、幹不好的業務”。比如商業銀行有較強的順經濟週期特性,政策性銀行就要加強發揮逆週期調節的作用,更好助力國家宏觀調控。此外,在一些符合國家戰略方向但市場尚未成熟的產業領域,政策性金融可以通過先導資金支持完成“市場孵化”,爲吸引商業銀行和社會資本的進入打好基礎。當然,在明晰邊界的基礎上,政策性金融也要與商業性金融加強優勢互補、協同配合,通過銀團貸款等多種方式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力度,要堅持防控風險的底線。一方面要完善資本金補充機制,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自身財務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提升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能力,在支持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等方面,建立健全風險防範化解長效機制。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政策性金融要緊緊抓住助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聚焦主責主業,嚴守業務邊界,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