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襄陽日報

刷新全國地市級醫院單日捐獻紀錄

我市三人同日捐獻造血幹細胞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謝勇 餘子威 通訊員章晟 張蝶萍 閆瓊)5月10日上午,在襄陽市中心醫院(東津院區)血液內科,比亞迪襄陽工業園汽修工曾曉(化名)、網約車司機阿成(化名)和某公司員工小冰(化名)同時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浙江、北京、湖南三地血液病患者生命。

“本次集中採集刷新了全國地市級醫院單日捐獻紀錄。”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表示,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率非常低,本次三位志願者的採集期重合,而且來自同一地級市,這樣的情形在全國很罕見。據悉,隨着三人捐獻成功,湖北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達到645例。

“扎針疼嗎?”“不疼,放心吧!”“我也不疼。”5月10日8時許,在襄陽市中心醫院(東津院區)血液內科造血幹細胞採集室,曾曉、小冰、阿成互相打氣,原本素不相識的三人,因爲捐獻造血幹細胞而成爲朋友。

今年3月6日,曾曉接到襄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稱他與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問他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曾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卻能給對方帶去生的希望。”曾曉告訴襄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他會全力配合完成高分辨檢測和捐獻前體檢。隨後,曾曉開始鍛鍊,合理飲食,避免熬夜,希望給患者提供高質量的“生命火種”。

阿成生於1987年,去年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今年3月,得知與北京一名血液病患兒配型成功後,阿成當即表示同意捐獻造血幹細胞。“患兒和我的孩子同歲,我知道孩子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我很開心做這件事,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有價值了。”

小冰今年30歲,是三人中年齡最小的。加入造血幹細胞志願者隊伍後,他就期待有朝一日能救人一命。今年2月,小冰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得知此事的那一刻,小冰覺得自己很幸運。不過,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他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怕他們擔心。

“採集室三臺血細胞分離機同時運轉還是第一次。”在採集室忙碌的血液內科醫護人員說,造血幹細胞採集期間,他們和三位志願者聊天,幫助他們放鬆心情,提高採集成功率。

“能和新交的兩位朋友一起挽救生命,我感到無比自豪。”曾曉說。

當天12時許,三位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採集順利結束。

曾曉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被輸入浙江某37歲男性患者體內;阿成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被送往北京,救助一名10歲患者;小冰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爲湖南的一名3歲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三位志願者不僅獲得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和優秀志願者獎章,還收到了患者家人手寫的感謝信。

“您的無私奉獻和善良行爲,讓我的孩子獲得了生命的希望和勇氣。感謝您的付出,謝謝!”

“希望您的這道光能夠照亮我的孩子未來的路,給他不一樣的人生。我將申請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爲像您一樣的志願者,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

讀完感謝信,三位志願者紛紛表示,“能挽救生命,一切都值得。”

“我相信,隨着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的普及,理解和支持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會越來越多,會有更多人蔘與進來。”阿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