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我國首個海洋熱浪預報產品正式業務化運行

“全國防災減災日”海洋主場活動在浙江普陀舉行

本報訊(記者 郭雀屏)昨天是我國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在舟山市普陀區舉行的全國防災減災日海洋主場活動上獲悉,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中國海海洋熱浪預報產品”於當日正式業務化運行。該產品是我國海洋熱浪的首個預報產品,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此外,在活動現場,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佈了中國海洋水色衛星(HY-1C/D)黃東海影像及遙感指數數據集,浙江海洋防災減災數字宣傳使者“浙小靜”同步亮相;活動主辦方還爲浙江海洋大學“海島衛藍”大學生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志願服務團隊、“千船聯動 治塑海洋”東海治塑志願聯動隊授旗。

中國海海洋熱浪預報產品採用準實時海溫觀測融合數據進行海洋熱浪監測,該產品能夠及時準確預報海洋熱浪事件的發生發展及其影響範圍和強度,可爲政府決策部門科學應對極端海洋熱浪事件提供關鍵數據和決策服務。未來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將拓展該產品的時空分佈,發佈更長時間尺度、覆蓋全球的海洋熱浪監測預報產品,與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專家組成聯合工作組定期研討海洋熱浪的可預報性及其影響和減緩措施。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阮飆表示,浙江一直高度重視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不僅在全國率先構建了自主創新的省級海洋預警預報業務系統和國家—海區—省—市四級海洋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還率先完成了省級海洋災害風險普查,建立了風暴潮重點防禦區管理體系和海洋災害應急防禦五級協同應急防禦體系等。經過持續努力,浙江海洋防災減災工作已走在全國前列,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4%以上,建成了“覆蓋近海、延伸外海”的海洋綜合立體觀(監)測網絡,納入觀(監)測網絡站點數量全國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