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佣金管理規定,券商結算模式基金憑藉多條“豁免”條款,再度吸引了各方機構的廣泛關注,部分跟蹤滬深300、國企改革、紅利低波等熱門指數的ETF產品也陸續宣佈由託管人結算模式轉換爲券結模式。

在行業整體降傭的大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爲,券結基金有利於加強基金公司與券商之間的合作,無論是在投研資源交流還是服務定製方面,都會有更高的靈活性。通過優化交易結構、降低交易成本,不僅基金公司可以降低費用支出,券商也可以抓住ETF吸引力提高的機遇,通過參與產品發行和銷售,擴大市場份額。

提高市場競爭力

爲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今年4月底,南方滬深300ETF公告稱,爲審議將證券交易結算模式由託管人結算模式轉換爲券結模式,將再次召開持有人大會。2023年12月,該ETF曾因此召開過持有人大會,不過最終因(授權)出具表決意見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所持基金份額不足權益登記日基金總份額的二分之一而宣告失敗。

Wind數據顯示,目前所有23只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場內指數產品均採取銀行交易結算,即託管人結算模式。此次南方滬深300ETF轉換爲券結模式若能通過持有人大會審議,或成爲國內首隻採取券結模式的滬深300ETF。

5月以來,部分公募機構也陸續宣佈將旗下的國企改革、紅利低波等熱門主題ETF由託管人結算模式轉換爲券結模式。並且,今年以來亦有公募機構將中證A50ETF等熱門寬基產品轉換爲券結模式。

除場內ETF產品外,自2023年12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來,創金合信北證50成份指數增強型基金、博時滬深300指數增強發起式基金、太平中證1000指數增強型基金、民生加銀中證500指數增強型發起式基金、鵬華滬深300指數增強型基金、西部利得中證1000指數增強型基金等多隻場外指增產品,也陸續宣佈完成向券結模式的轉換。

截至5月12日,國內公募市場上採取券結模式的指數產品(包括被動指數型、指數增強型基金)數量已接近200只(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其中2023年以來成立的產品接近半數,僅2024年以來成立的產品就達到了26只,其中不乏(港股)紅利、中證A50等熱門指數產品。

ETF與券結模式存在契合點

結合ETF和券結模式的特性來看,兩者在多方業務上存在契合點。

北京某公募分析人士張明(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由於ETF目前以採取被動策略的股票指數型基金爲主,存在較多的二級市場交易需求,在券結模式下,券商能夠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指令進行驗資驗券審覈,更容易識別異常交易,進行及時監控,一定程度上可以防範操作和技術風險,提高交易結算的安全性。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表示,在券結模式下,券商可以作爲做市商爲ETF提供流動性支持,通過做市商持續提供買賣報價,有助於縮小ETF的買賣價差,使得投資者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投資交易,特別是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時候,做市商的作用會更加明顯。

除此之外,滬上某公募機構量化投資部人士透露,在券結模式下,資金也能夠獲得更高的利用率,備付金和結算保證金不再佔用可用資金,降低了佔用成本。“ETF的個人投資者大多由股民轉化而來,與券商客戶較爲契合,而券結模式能夠將基金管理人、券商、投資者需求綁定在一起,有利於共同培育出與客戶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

在基金管理人與券商的合作中,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表示,券商可以通過參與券結ETF,擴大其在市場的銷售保有份額,增加業務量和收入,基金管理人也可以藉助券商銷售渠道吸引更多的場內投資者。上述量化投資部人士還談到,基金管理人可以提供更加及時和專業的投研觀點,通過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普及指數投資理念,提供投教、產品、策略等服務內容,爲一線的券商投顧積極賦能。

降傭提高券結吸引力

4月19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雖然《規定》對於單家券商佣金分配上限提出要求,但對於券結模式相對“呵護”,例如不受佣金比例分配上限約束、可使用交易佣金向第三方證券公司支付研究服務費用等。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認爲,採取券結模式的ETF通過優化交易結構、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基金公司的費用支出,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對於券商而言,雖然降傭降低了其在ETF交易當中的佣金收入,但同時也提高了ETF產品的吸引力,券商可以通過積極參與ETF發行與銷售,擴大市場份額。

“券商基於展業和競爭的考量,有意願推動券結模式。”張明表示,《規定》會導致採取傳統結算模式的基金面臨佣金分流的情況,而採取券結模式有助於加強與券商的合作,無論是投研資源交流還是服務定製方面,都會有更高的靈活性。

一位恆泰證券人士也表示,券結模式有利於撬動券商投研、代銷、託管、結算等一體化服務,有助於券商延伸公募產業鏈條,增厚綜合服務收益。

特別對於寬基ETF而言,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表示,由於經常涉及較大的資金流動,券結模式可以爲寬基ETF提供高效的資金劃轉和結算服務,確保資金的及時到賬和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並且,券商也可以作爲做市商提供流動性支持,券商對ETF進行驗資驗券還能確保交易的合規性。

“ETF轉換爲券結模式有利於存量產品做大規模,而且業內早有成功先例。ETF在後續的持營中還可以帶來穩定的補券佣金,同時還能定向給予券商兩融部門以券源支持。”不過部分業內人士也提到,ETF的券結系統整體而言相對複雜,基金公司和券商都需要投入資金進行系統採購或對已有系統改造升級,還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多輪學習測試,避免出現宕機、未補券等風險事件,所以基金公司的動作可能會相對謹慎,但整體趨勢相對明確。

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規定》當中,對於存量產品轉換交易結算模式提出了相應要求,即基金管理人不得通過轉換存續基金證券交易模式等方式,規避“一家基金管理人通過一家證券公司進行證券交易的年交易佣金總額,不得超過其當年所有基金證券交易佣金總額的百分之十五”等相關規定。近期,業內也透露監管方面對於存量產品轉換爲券結模式整體持謹慎態度,未來或將對此進行重點抽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