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廈門日報

廈外初中多語種語言類素質能力測試舉行

今年考福建艦 難倒不少同學

本報訊(記者 佘崢)廈門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廈外”)初中多語種語言類素質能力測試昨天開考,它以捉摸不定的考風聞名,今年考了福建艦和草船借箭。

廈外沒有公佈參加考試的考生人數。理論上,總計有4500名考生參加,其中:在廈外思明校區,思明區、湖里區共有900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參加,最終將根據測試成績錄取90人;在廈外集美校區,集美海滄片區、同安翔安片區各有1800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參加,最終將錄取180人。

測試在廈外思明校區和集美校區舉行,有的上午考,有的下午考。和去年一樣,今年也是“現場學,現場考”——學生先看25分鐘左右資料,在資料被收走後,用30分鐘左右作答。

和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機作答,而是大約20人一間教室,學生一起看大屏幕視頻後各自塗卡答題。以往是一人一機作答。

本報的消息來源說,今年的改變有兩個原因,一是每年都有學生家長抱怨孩子不熟悉鍵盤操作,不會在電腦上作答;二是由於學校機房有限,一人一機作答,學生等候時間太長。

採用大屏幕看題後,效率果真高了很多。昨天上午9∶45,第一批考生湧出。爲數不少的學生一臉沮喪走出來,第一句就是:考題難,不是一般的難。父母們忙着安慰:考好考不好都不要緊,只當練兵。

今年的考題圍繞着船,考了草船借箭和福建艦,其中,福建艦考了浮力問題,大意說它那麼重,是如何浮起來的。有學生認爲,這其實是小學科學知識,水對軍艦的浮力大於軍艦的重力;數學方面,讓學生先學習容斥原理,然後考試。

廈外附小一位學生的最大感受是,是否考得好,不是機構補習決定的,而是看你現場學習了多少——現場發的學習材料,必須認真學習和理解,然後能記住多少就是多少。

本報消息來源說,測試結果和錄取名單預計明天下午公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