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廈門日報

義務教育 湖里區是福建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學前教育 湖里區幼兒園公辦佔比、普惠率和示範率都高於國標或省標

學前教育“華麗轉身” 湖裏走了這幾步棋

核心提示

近日,教育部公佈首批通過國家驗收的2023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廈門湖里區位列其中。

湖里區也是福建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此次全國共有56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通過驗收。

用大白話說,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的評估,是爲了說明“家門口就有好學校”。

那麼,湖里區學前教育發展情況如何?

文/本報記者 佘崢 圖/湖里區教育局 提供(除署名外)

從0到1,從1到5,從5到57——這既是湖里區37年發展歷程中公辦園數量的變化,也是該區學前教育“三步並一步走”快速發展的一個具象表達。

不過,僅僅從公辦幼兒園數量來看湖里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是不全面的。近年來,湖里區學前教育發展被認爲是“華麗轉身”——完成一度被認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普及普惠向高質量目標邁進,實現百姓“有園上,上好園”。

佈局:“三步並一步”發展公辦園

超一半孩子就讀公辦園

超九成孩子就讀普惠性幼兒園

1985年湖裏幼兒園開辦,這是湖里區第一所公辦幼兒園。不過,湖里區公辦園個位數,維持了很長時間——2007年以前,湖里區只有五所公辦園,人稱“五朵金花”。

2018年以來,湖里區公辦幼兒園建設駛入快車道,被形容爲“三步並一步走”——新建16所公辦園,回收2所公辦園,12所公辦園建設列入省委省政府爲民辦實事項目。

也就是說,近幾年來湖里區新建公辦園總數,是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總和。全國公辦幼兒園建設曾一度放緩,近年來,湖里區委區政府則開足馬力建設公辦幼兒園,扭轉“上個幼兒園比上大學還難還貴”的局面。

目前,湖里區有公辦園57所、民辦園73所,其中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爲54.78%,較2018年提高30.92%;普惠性幼兒園116所(其中普惠性民辦園59所),覆蓋率達到94.21%。

不僅普惠園多,幼兒園等級也提高了——現在,湖里區有省、市、區級示範性幼兒園71所,示範率達到70.84%,這意味幼兒園不僅有量,還有質。

無論是公辦園佔比、普惠率還是示範率,湖里區的數值都高於國標或省標。

提子:啃下兩根硬骨頭

無證園成爲歷史

小區配套園轉公辦

在普惠性幼兒園數量不夠多時,對於無證園,主管部門陷入兩難:如果取締它們,孩子要分流到哪裏去,但如果將它們轉正,不少幼兒園連消防都不過關。

湖里區一度也面臨這個困境。2018年,該區開始無證園專項治理時,很多人都認爲,這是無法完成的任務——當時湖里區有150所無證幼兒園。

現在看來,湖里區以極大勇氣和智慧開始無證園專項治理,採用有堵有疏策略,一年後交出高分答卷:經整改達標後正式審批62所,關閉88所,讓無證園成爲歷史。

小區配套幼兒園轉公辦,是湖里區啃下的另一根硬骨頭。有一陣子,不少小區都是“窮人”長了個“富身子”——小區的配套幼兒園沒有公辦園,只有高收費的民辦園,這裏有歷史原因,例如,幼兒園建成後沒有交由教育部門開辦,而由開發商等出租給民辦園辦學。

2018年起,湖里區對全區55所小區配套園進行摸底,排查出15所需要治理的幼兒園,並採取無償移交教育部門辦園、轉型爲國企辦園或普惠性幼兒園、就近補建公辦園等辦法,最終全部完成治理任務。

禾盛幼兒園是其中一所,它的前身是一所民辦園,也是湖里區水晶森林小區的配套園。2020年6月,經湖里區政府相關部門協調,這所民辦園轉爲公辦園。

莊志勇住在水晶森林小區,在他的孩子的幼兒園從民辦變爲公辦後,他立刻感受到了變化:每月孩子保教費由2600元變成了420元。

不過,在莊志勇看來,改變的不僅是保教費,還有辦園質量:“現在幼兒園就像是在一個小樹林裏,孩子們的活動場地更大了,各種興趣活動也越來越多了。”

湖里區教育局介紹,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新建小區依標配建的6所幼兒園已全部移交辦成公辦園。

與此同時,湖里區鼓勵辦園條件較好的規範性民辦園加入普惠園行列,並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的財政扶持,2023學年共撥付分級收費財政補助資金10371.76萬元。

雙活:用好“第三隻眼”

公辦園幫扶民辦園

形成“湖裏經驗”

很長一段時間,無論再怎麼快馬加鞭,湖里區公辦園的建設速度,還是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這也意味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必須就讀民辦幼兒園。因此,民辦幼兒園辦得好不好,變得比以往更重要。

一直以來,湖里區通過“小片區管理”,讓公辦和民辦幼兒園“手拉手”來提高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水平,每學期開學,民辦幼兒園填寫需求表,描述最想得到什麼項目的指導和幫助,使得公辦園的幫扶更加有針對性。

應該說,幼兒園的小片區管理,並不是湖里區獨有,不過,該區很快創造出了“湖裏經驗”——把督導和原有公民辦園共建片區融合起來:公民辦園劃分爲6個督導片區,每個片區設1名總督學,以問題爲導向牽頭指導各公民辦園規範辦園行爲,通過多形式研討解決片區存在的共性、個性問題,提升轄區內幼兒園的辦園品質。

責任督學被稱爲“第三隻眼”,也就是說,湖里區將督導和幫扶結合起來,相當於在民辦幼兒園安裝“高清探頭”,不僅能發現問題,將幫扶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片區督導加以落實,而且,責任督學參與民辦園年檢、審批、定級、降級、關閉等,還可以藉助行政力量督促整改,提升幫扶成效。

湖裏街道片區是其中督導片區之一,該片區民辦園老師一度頻繁流動,督學通過以“督+查”提高民辦幼兒園老師工資待遇,以“督+幫”加大教師專業培訓力度,以“督+導”增強民辦園教師隊伍凝聚力。

近年來,這個片區民辦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持有率,從過去六成增加到現在接近100%,教師人均教齡提高到6.67年,最高16年。

盤渡:緩坡度降難度慢速度

幼小銜接有高招

小學局部“幼兒園式”改造

2022年6月,廈門市教育局在湖里區開了現場會,把各區教育局、區教師進修校、幼兒園和小學的代表,帶到湖裏,看看湖裏是怎麼做幼小銜接。這裏有個背景,2022年秋季起,教育部要求全面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現在看來,兩年前的這個會議也是湖里區試點幼小銜接成果小展示——在湖里區,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帶幼兒園孩子到小學轉悠半天。

當天,湖里區三對省級幼小銜接試點校(園)介紹他們是怎麼做幼小銜接。有個細節耐人尋味。當時,小學和幼兒園並不是自己介紹自己,每次上臺都是一對:一位是小學校長,一位是結對的幼兒園園長,他們的介紹是交互進行的,不僅介紹各自的做法,還分別站在對方的立場,如小學校長說幼兒園爲幼小銜接做了些什麼,幼兒園園長說小學是怎麼做的。

從這也可以看出湖里區幼小銜接的成果,過去,在幼小銜接上,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經常站在對面指責對方——小學老師抱怨幼兒園老師不教,幼兒園老師抱怨小學老師走得太快。

總的來看,湖里區從課程、環境、作息、評價等方面切入,已經形成“雙減”背景下的幼小銜接湖裏方案。例如,小學局部進行“幼兒園式”改造,湖里區幼兒園老師走進小學,和小學一年級教師一起對環境進行了“幼兒園式”的改造,室外除了增加滑滑梯,以及大型攀爬設施;室內則設富有遊戲性的活動區域,延續幼兒園的特點。

湖裏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實小校區)把一年級的黑板高度降低了,班級主題設計也更卡通化,一年級的公共空間開設樂高角、手工角,書吧增設捏彩泥區域,給孩子們增加一些遊戲空間。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虞永平認爲,湖里區實現了幼小銜接緩坡度、降難度、慢速度的明顯成效,他說,“湖里區給我們信心——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不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

數據

普惠率

2018年 42.6%

2023年 94.21%

公辦率

2018年 23.86%

2023年 54.78%

示範率

2018年 28.19%

2023年 70.84%

亮點

成立研究共同體 提升課程質量

今年1月,湖里區教育局舉辦全區幼兒園課程建設質量提升“3+2+2”研究共同體啓動儀式暨項目研究論證會,人稱“東西南北中”會議。

所謂的“東西南北中”指的是湖里區教育局請來自東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的專家學者,幫助提升幼兒園課程建設質量。

湖里區成立的“3+2+2”研究共同體,指的是在全區範圍內遴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園及成員,組建7個研究共同體,每個共同體有4到6所幼兒園參加,圍繞幼兒園課程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抱團研究、共同成長。

不同共同體,研究方向也不同,其中,有3個與課程有關,分別是“生命健康”“生活實踐”“混齡教育”;2個延展課程研究共同體,分別是“托幼一體化”與“普教和特教融合”;還有2個研究共同體主要針對教師隊伍,分別是“青教領航”與“男幼師”。

湖里區教育局認爲,通過共同體的研究,將推進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形成“一園一品,一品一優”的優質教育樣本,最終是爲了“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優質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