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心理學家J.賈斯特羅在他的《心理學中的事實與虛構》中,畫過一個模糊的圖形,它既可以看作是一隻鴨子的頭,也可以看作是一隻兔子的頭。這就是著名的鴨兔圖。這到底是兔子,還是鴨子?把左邊看成鴨子的嘴的時候,就是鴨子;把右邊看成兔子的頭的時候,就是兔子。實際上呢?這就是很多線,但我們會調動頭腦中的記憶和經驗,產生視錯覺,於是,我們的眼睛抓到了一隻兔,或一隻鴨,並且我們會在兩個圖形之間不斷轉換,但無法同時看出這兩者。

心理學已經提供了浩如煙海的視錯覺和其他錯覺例子,充分證明人類是有bug的物種。如果說上面的鴨兔圖因爲是模糊圖形,容易產生錯誤投射的話,有一幅世界名畫就幾乎欺騙了所有人的視覺。這就是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它被譽爲“北方的蒙娜麗莎”。就像世人沉醉於蒙娜麗莎那神祕的微笑,人們着迷於這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望向“畫外”的姿態與眼神,以及光線在她身上所呈現出來的微妙效果。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爲這位神祕少女驚鴻一瞬的回眸深深吸引。當觀看這樣的作品時,你會不由自主的忘記周遭的一切,你的世界突然坍縮到只容得下她那雙清亮生動的眼眸,引你迷離在這場穿越時空的靜靜凝視中。

2018年,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館藏地——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內,國際藝術專家團隊運用科技手段對作品進行了全面的掃描和透析,這次舉世矚目的名畫鑑定,得出了一個爆炸性的驚天結論: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非真正佩戴了耳環!也就是說,這是一件名不副實的作品!研究發現,畫面中疑似珍珠的物體可能只是兩撇薄塗上去的白色顏料,事實上並沒有具體的輪廓,它們構成的球形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更重要的是,在少女的耳垂和球狀物之間並沒有連接物,所謂的耳環實際上懸浮在畫面當中。維米爾巧妙利用視錯覺欺騙了我們大腦枕葉的視覺皮層,從最稀薄的空氣中變出了一顆閃亮珍珠!

本來沉甸甸的珍珠耳環,在維米爾的畫筆下卻成了輕飄飄的白色懸浮物,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喻!也許他在用這個隱喻告誡世人:珍貴的寶石也許只是源自於視錯覺,精緻描繪的現實表面之下往往隱藏着人生的浮華和虛無。時至今日,這幅名作依然存在着衆多未解之謎。然而,答案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幅油畫能爲觀者帶來非凡的美感和無窮的想象力,同時,也嘲諷了人類與生俱來的bug——我們根本難以分辨真珍珠與假珍珠。

現今在世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丹尼爾·卡尼曼,曾以心理學家的身份獲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研究打開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對理性與幸福的研究以及行爲經濟學的新局面。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這本專著中認爲,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爲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大規模的腦內網絡,當一個網絡的神經通路被啓動時,另一個網絡則同時被抑制。從某種意義上講,情感共鳴與理性分析在大腦裏是互斥的。這就可以解釋當我們看着某個有視錯覺的畫面時,如鴨兔錯覺:動物的頭部可看成面朝一方的鴨子,或面朝另一方的兔子,但不可能同時看到鴨兔。當我們沉浸於美麗少女帶來的畫面氛圍,她寧靜中淡恬從容、欲言又止的神態,看似帶有一種既含蓄又惆悵的、似有似無的傷感表情,黑暗背景中驚鴻一瞥的回眸,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一般光彩奪目。我們感知着少女的璀璨光彩,編織着畫面背後的動人傳說,根本沒有留意到少女的耳垂和這個所謂的珍珠之間並沒有連接物,以及貧窮少女耳飾上的珍珠甚至大於伊麗莎白女王身上最大顆的珍珠,這實在太不符合歷史真實了。

容易產生錯覺的人類大腦,是如此不靠譜的設計啊!人類往往最不瞭解的就是人類自己。我想除了視覺錯覺,人類的大腦一定還有許許多多的錯覺。比如爲什麼我們說愛情是盲目的。因爲當我們墜入愛河,一切似乎都有可能——我們能翻越高山,我們能跨過火海,我們無所不能。這就是愛情的錯覺效應。旁觀者可能搞不清楚狀況,但戀愛中的當事人似乎能看到旁觀者看不到的東西(或者看不到旁觀者能夠看到的東西),他們進入了一個只有彼此的世界。戀愛中的兩個人,呈現出矛盾的一面:雙方都充滿想象力,同時又十分盲目。

比如知識的錯覺。簡單來說,就是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觸手可及的世界,很多人漸漸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知道的,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因而高估了自己的知識儲備。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這一代人,真的是比父母一代聰明瞭許多,知道了許多,但並不意味着我們真正的見識就高明瞭許多,那只是很多人的錯覺。真正的見識是每個人親歷親證並且內化後的感受和總結,現在我們每天在網上衝浪,被各種龐雜資訊塞滿頭腦,就自以爲無所不知了。其實我們比自己想象的還要無知。

還有,時間是不是也是一種錯覺?時間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也許時間只是一種感覺。時間是我們從一個目的地飛向另一個目的地的過程中,新的景象源源不斷的出現,舊的景象不斷離開我們而產生的一種感覺。因爲運動才產生了時間。如果時間建立在新的景物不斷進來,舊的景物不斷離開,由此而產生出一種流逝的感覺,這種感覺被定義爲時間。那麼,在更高維度的空間中,當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的,從更高維的觀察角度看來,過去和將來的一切都在那兒,並沒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之分,時間就不是由發生的事件構成的一個序列了,時間成了一個錯覺——人類根深蒂固的錯覺。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錯覺重重,大腦進化不夠完美,我們也只能通過我們可能經不住細究的感知,通過我們所掌握的關於現實世界的有限信息去了解這個現實世界。即使大腦那麼容易被欺騙,愛情發動時總是盲目的,少女並沒有佩戴珍珠耳環,兔子與鴨子也沒有共用一個腦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