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从5微米到1. 5微米

——看景县海伟何以靠石化技术创新打造“中国膜”

本报见习记者韩敏夏兆臻

夏初,走进景县留智庙镇海伟石化新型多层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软包装材料项目(以下简称“新型薄膜项目”)的施工现场,挖掘机铁臂高举、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序施工……

电容膜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材料,是纳米级的新技术产品。2012年以来,我国电容膜产品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可国内电容膜还大量依赖进口,特别是3微米以下的电容膜产品全部靠进口。

为了彻底打破电容膜领域固有的市场格局、掌握我国电容膜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时任海伟石化总经理的宋文兰暗下决心,必须打造真正的“中国膜”。

要发展新产品,就要激活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路径。2014年,宋文兰牵头成立了超薄型聚丙烯电容膜研发团队,先后投入近8000万元。

“从5微米到3微米,仅仅2微米的厚度差,我们就研发了整整7年。”宋文兰谈及研发历程感慨万千。2024年,公司第5条电容膜生产线正式启动建设,这条生产线年产5000吨3微米以下薄型膜,这有力减少了该产品尤其是3微米以下电容膜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极大提升了我国电容膜产能总量和技术水平,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自主研发的步伐却从未停止……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今年,海伟石化薄膜不断优化生产,开始投产新型薄膜项目。这项新型薄膜项目投资51.05亿元,占地面积49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车间占地260亩,投资20.4亿元,主要引进德国布鲁克纳机械股份公司新型多层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软包装材料生产线8条,日本不二铁公司分切复卷机8台,国产配套设备392台(套)。

“之前,我们生产出最薄的薄膜厚度只能到2.5微米,现在通过我们自主研发出的新技术生产出的薄膜厚度可达1.5微米,且具有耐高温特性,同类产品超过了德国创斯普有限公司3微米以下薄膜厚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伟石化技术开发部负责人曹朝志介绍,在原有电容膜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他们还通过对塑化、挤出、铸片及纵横向拉伸系统设备创新改造和超薄型聚丙烯电容膜工艺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减少了薄膜的热收缩性,解决了脱夹、破膜问题。

同时,这种超薄电容膜还采用超高纯度特种电工级聚丙烯树脂,经平膜法双向拉伸而成,具有厚薄均匀性好、耐压强度高、机械强度高的特点,用其卷制的电容器不仅介质损耗小,而且绝缘电阻高。

“一期投产后可年产新型多层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软包装材料30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39.96亿元,实现利税7.3亿元。”宋文兰介绍,这种新型超薄型电容膜将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航天、航海等领域,销路广泛。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人才优势就是竞争优势。“我们特别注重与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培训进修。”曹朝志介绍,今年,公司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型薄膜前沿技术,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