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衡水日報

從5微米到1. 5微米

——看景縣海偉何以靠石化技術創新打造“中國膜”

本報見習記者韓敏夏兆臻

夏初,走進景縣留智廟鎮海偉石化新型多層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軟包裝材料項目(以下簡稱“新型薄膜項目”)的施工現場,挖掘機鐵臂高舉、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在各自崗位上有序施工……

電容膜是薄膜電容器的關鍵材料,是納米級的新技術產品。2012年以來,我國電容膜產品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可國內電容膜還大量依賴進口,特別是3微米以下的電容膜產品全部靠進口。

爲了徹底打破電容膜領域固有的市場格局、掌握我國電容膜領域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時任海偉石化總經理的宋文蘭暗下決心,必須打造真正的“中國膜”。

要發展新產品,就要激活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爲主導,擺脫傳統生產力的發展路徑。2014年,宋文蘭牽頭成立了超薄型聚丙烯電容膜研發團隊,先後投入近8000萬元。

“從5微米到3微米,僅僅2微米的厚度差,我們就研發了整整7年。”宋文蘭談及研發歷程感慨萬千。2024年,公司第5條電容膜生產線正式啓動建設,這條生產線年產5000噸3微米以下薄型膜,這有力減少了該產品尤其是3微米以下電容膜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極大提升了我國電容膜產能總量和技術水平,推進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而自主研發的步伐卻從未停止……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今年,海偉石化薄膜不斷優化生產,開始投產新型薄膜項目。這項新型薄膜項目投資51.05億元,佔地面積49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車間佔地260畝,投資20.4億元,主要引進德國布魯克納機械股份公司新型多層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軟包裝材料生產線8條,日本不二鐵公司分切復卷機8臺,國產配套設備392臺(套)。

“之前,我們生產出最薄的薄膜厚度只能到2.5微米,現在通過我們自主研發出的新技術生產出的薄膜厚度可達1.5微米,且具有耐高溫特性,同類產品超過了德國創斯普有限公司3微米以下薄膜厚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海偉石化技術開發部負責人曹朝志介紹,在原有電容膜生產技術的基礎上,他們還通過對塑化、擠出、鑄片及縱橫向拉伸系統設備創新改造和超薄型聚丙烯電容膜工藝條件的優化,提高了薄膜的力學性能,減少了薄膜的熱收縮性,解決了脫夾、破膜問題。

同時,這種超薄電容膜還採用超高純度特種電工級聚丙烯樹脂,經平膜法雙向拉伸而成,具有厚薄均勻性好、耐壓強度高、機械強度高的特點,用其卷制的電容器不僅介質損耗小,而且絕緣電阻高。

“一期投產後可年產新型多層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軟包裝材料30萬噸,預計年銷售收入39.96億元,實現利稅7.3億元。”宋文蘭介紹,這種新型超薄型電容膜將被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高鐵、航天、航海等領域,銷路廣泛。

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人才優勢就是競爭優勢。“我們特別注重與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合作企業之間的合作,進行技術交流培訓進修。”曹朝志介紹,今年,公司將持續增加研發投入,積極探索新型薄膜前沿技術,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