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雅安日報

立德樹人科學育人

紅色文化植入心中

我市舉行紅色科技校園行公益活動 本報訊 5月9日,我市紅色科技校園行公益活動在名山區百丈紅軍小學舉行,將紅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領略科技魅力,傳承紅色基因,抒發愛國情懷。

“科學使用AR能爲課堂添彩。”“如果我們是古人,當我們站在大地上,能猜測出地球可能是什麼形狀嗎?”……活動中,來自名山區、天全縣的老師用實操、事例、一問一答等形式作課程展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先進科技的濃厚興趣,也讓學生在活動中傳承和發揚紅軍精神。隨後,學生進行了精彩的編程展示。

活動還邀請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員會祕書長呂斌銳,以《教育轉型期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與發展》爲題授課。

去年6月,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會協同省互聯網協會教育專委會和亞洲教育網研究院,在名山區百丈紅軍小學和天全縣仁義鎮紅軍小學啓動實施紅色科技校園行公益活動。一年時間,老師們在課堂上應用人工智能和AR科技,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改善了教學效果,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發展,更推動農村學校紅色科技教育產生良好效果。

“將繼續以紅色科技數字資源推進教育發展,作爲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將先進的紅色數字資源、科技資源送到每一個城市和鄉村學校,利用以人工智能支撐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會主任李詠梅說,爲實現這一目標,將選取部分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水平測評和認證,建立人工智能示範校和人工智能示範區,普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讓教育教學和管理藉助人工智能全面升級, 通過持續的活動推進,促進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差距。

當前,我市已基本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管理,爲推動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紅色科技校園行公益活動”對我市紅色科技教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今後,我市將持續深入實施科技教育,進一步擴大紅色科技校園行活動覆蓋面,利用人工智能、AR等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通過全體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快推動我市的教育創新與變革,爲城市和農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讓科技之花在雅安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活動還爲人工智能教育科研“先進組織單位”“先進工作者”頒發證書,頒發圖形化編程一級、二級、三級證書。

本報記者 鄭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