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13日電 (黃盛)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末,我國人民幣貸款餘額247.78萬億元,同比增長9.6%;1-4月,各項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爲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4月原本是傳統的銀行信貸“小月”,但今年出現了“小月”信貸規模並不少的現象。多位業內人士向人民網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曾多次引導貸款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當前“大小月”現象明顯緩解,4月信貸投放量有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的融資需求,與當前經濟增長情況相適應,實現了信貸投放“小月不小”,節奏更趨平穩適度。

信貸投放更趨穩健

爲什麼今年4月會出現信貸“小月不小”的現象?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爲,往年金融機構“開門紅”導致的信貸投放“過山車”現象今年有所減輕,金融機構衝業績的指標導向弱化,信貸投放更趨穩健。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向記者表示,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恢復多增,主要源於在“信貸均衡投放”後,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的結果。在信貸均衡投放之下,二季度銀行信貸額度相應增加。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向記者表示,4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速保持在相對高位,信貸投放更爲均衡。而前四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同比減少1.13萬億元,當前信貸均衡投放效果初步顯現,爲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

也有業內人士認爲,今年信貸整體將呈現均衡投放的特徵。在經濟結構轉型期,不僅要看單月信貸增長情況,更要注重從貸款累積增量評判金融支持力度。

企業信貸仍是增長主力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分部門看,4月的貸款投放中,對公中長貸投放相對穩定,零售貸款修復仍待改善,票據融資和非銀貸款佔比提升。

4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600億元,同比增加176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410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0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381億元,同比分別變動-3001億元、-2569億元、7101億元。

溫彬認爲,在穩增長政策發力和貸款利率下行支撐下,開年以來對公貸款維持較好擴張,“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信貸景氣度處於相對高位。

溫彬告訴記者,4月企業貸款需求季節性走弱,但在外需韌性、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工具創設、去年底增發國債項目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以及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項目推動落地等因素拉動下,對公中長貸投放維持穩定,仍爲支撐新增信貸的重要力量。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針對金融數據中信貸總量增速比例已經放緩至個位數的現象,多位業內人士認爲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並未減弱的主要原因有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當信貸存量規模比較大時,繼續增加信貸投放的邊際效果遞減;直接融資具有良性替代效應。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此認爲,隨着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信貸需求出現“換擋”。信貸投放正逐漸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相適配,即使貸款增速放緩也足夠支持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也有業內人士認爲,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可能使得信貸總量增速放緩,但需要資金的企業會獲得更多高效融資,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持質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