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科技控股股東安徽配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配天集團”)似乎正遭遇一場“陽謀”。

被申請破產重整(含預重整)→提出異議並起訴債權合同轉讓無效;申請方撤回預重整申請,法院迅速受理破產重整申請→悄然指定破產管理人→發佈接管公告→再次提出異議,直指程序涉嫌違規。

這是一樁涉及百億元規模的民企破產重整案。與多數破產重整案例不同,此案雙方矛盾日益升級,配天集團對法院的破產重整裁定受理兩次公開提出異議,使得事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不知情”下的接管?

5月10日晚,大富科技發佈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東配天集團被蚌埠市遠大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蚌埠遠大公司”)申請重整的最新進展。

公告稱,配天集團於2024年5月8日通過人民法院公告網、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分別查詢到《人民法院公告》《安徽配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接管公告》。

上海證券報記者查閱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該“接管公告”的落款爲“安徽配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二〇二四年五月七日”。

“接管公告”顯示:2024年4月26日,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下稱“禹會區法院”)指定配天集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管理人應履行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產資料的職責。

配天集團隨即向禹會區法院提出異議,首先亮明的態度就是“不知情”——“2024年4月26日公告指定配天集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配天集團至今仍未收到任何通知,對配天集團清算組的成立時間、人員組成均一無所知。”

公司認爲,作爲配天集團的董事長、法人代表,孫尚傳依法享有知情權,但以孫尚傳爲代表的配天集團董監高及其他重要工作人員對清算組的成立卻無從知曉。

此外,配天集團提出異議的第二個方面是“不合規”——“根據‘安徽省高院通知’第九條規定一類案件應當採取競爭方式指定管理人,禹會區法院未採取競爭方式指定管理人,而是徑直指定配天集團清算組作爲管理人。”

“加速度”下的破產重整?

這是配天集團在不到一個月內的第二次對此案提出異議,透露出這家民營企業對如此遭遇的不解。

回溯此前公告,可見此次的破產重整脈絡有點不太尋常——

4月12日,配天集團收到禹會區法院(2024)皖0304破申3號《通知書》,蚌埠遠大公司向禹會區法院申請對配天集團進行重整(含預重整)申請;

4月19日,配天集團向禹會區法院提交《破產重整及預重整申請異議書》;

同日,蚌埠遠大公司向禹會區法院撤回對配天集團的預重整申請;

4月23日,禹會區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書》顯示,禹會區法院已裁定受理蚌埠遠大公司對配天集團的重整申請;

4月26日,禹會區法院公告指定配天集團清算組爲破產管理人;

5月7日,管理人公佈《安徽配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接管公告》;

5月10日,配天集團繼4月19日提出異議,半個多月後再次提出異議。

記者瞭解到,按照禹會區法院發佈的《人民法院公告》,後續的重整程序爲:要求債權人應自2024年6月14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於2024年6月24日召開。

“這在全國的破產重整案件中是絕無僅有的快速度,實非正常。”配天集團在“異議書”中表示。

“主動爆雷”的政府紓困?

破產重整案件背後的矛盾由來已久,這與配天集團幾年前發生的債務重組密不可分。

大富科技在公告中披露了配天集團債務重組基本情況:2018年配天集團發生債務危機,蚌埠市政府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下稱“信達深圳”)對配天集團進行紓困重組。

2019年12月11日,蚌埠市政府指派蚌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蚌埠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蚌埠市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合稱“蚌埠方”)與信達深圳、配天集團等相關方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債務重組合同》等系列交易文件。

信達深圳於2020年7月10日投放首筆債權收購價款,配天集團於2020年12月18日開始償還重組債務。

截至目前,信達深圳合計投放資金約35.37億元,其中債權收購價款約30.56億元,向信富基金出資約4.81億元。配天集團已按照協議約定償還本息合計15.66億元,其中本金5.8億元,利息9.86億元。配天集團對信達深圳債務餘額約23.57億元(扣除蚌埠遠大公司接受蚌埠方委派在未經配天集團同意的情況下受讓信達深圳對配天集團的6億元重組債權)。

配天集團的主要資產包括其持有的大富科技42.51%股權、持有的北京配天技術有限公司30.55%股權、持有的精誠徽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這原本是一起地方政府爲民營企業紓困的案例,意圖是幫助企業擺脫債務危機,重新走上正軌。同時,企業通過遷址到當地並加大投資等方式,回饋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據介紹,2019年,配天集團依照蚌埠當地的要求,將註冊地址遷至蚌埠市。2020年4月,旗下上市公司大富科技註冊地也由深圳遷至蚌埠市。同年,配天集團旗下的配天機器人、配天智造、智慧健康等多個產業也落戶蚌埠。

配天集團方面透露,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已在安徽省蚌埠市投資累計近80億元,年納稅總額近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6000餘個。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這或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但事件發展的進程卻走向了另一個方向——蚌埠遠大公司祭出了“主動爆雷”的方式,向當地法院申請對配天集團破產重整。配天集團對如此操作公開提出異議。

“蚌埠遠大公司現在提出破產重整的申請,他們是遵照誰的安排?”“與蚌埠國資平臺是否有關聯關係?”“蚌埠高新投資的兜底擔保還算不算數?”“是不是衝着上市公司控股權來的?”稍早前,孫尚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提出多重疑問。

“退位讓賢”的玩味接盤

此次破產重整有一個出乎意料的關鍵點,就是出面申請破產重整的機構蚌埠遠大公司此前並無配天集團的債權,而是在2023年8月14日通過受讓信達深圳持有配天集團的部分債權,成了配天集團的債權人。

此後不久,蚌埠遠大公司便登門要債,接着就開啓了向法院申請配天集團破產重整的程序。

半路殺出的蚌埠遠大公司,背後是誰呢?

據企查查顯示,蚌埠遠大公司曾經是蚌埠市地方國資控制,在2023年下半年發生了實控人變更。變更的時點,恰好在其受讓配天集團債權前一週完成。

據查,2023年8月8日,蚌埠市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蚌埠市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將持有的蚌埠遠大公司95%出資額、5%出資額同時出讓,接盤方均是蚌埠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涉資合計2000萬元。

據查,此番“退位讓賢”的蚌埠市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穿透股權之後,其最終實控人是蚌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接盤方”蚌埠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位於蚌埠市禹會區,與此次受理破產重整案的法院同屬一個區,註冊資本爲50萬元。上述股權變更之後,蚌埠遠大公司就從地方國資控制變成自然人羅路生控制。

那羅路生又是誰呢?又何以能通過多層嵌套去“接盤”一家地方國資投資平臺呢?

據查,羅路生早在2016年就進入蚌埠遠大公司高管層,直至2023年8月9日,羅路生突然退出上述高管層。

綜上可見,撬動配天集團破產重整的債權人——蚌埠遠大公司,其背後力量的變與不變,值得玩味。

“鑑於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已於2024年4月23日裁定受理了對配天集團的重整申請,程序的啓動極大程度地限制了配天集團的救濟途徑(有關配天新提起的民事訴訟將歸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集中管轄),且蚌埠市政府與信達方已控制了配天的印章、證照等材料,對配天依法提起訴訟維護自身權益等法律行動完全不予配合。”配天集團方面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