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飽餐後,打個飽嗝,突然間一股酸浪逆流而上,彷彿從胃湧到了嗓子眼。

反酸、燒心、咳嗽,更有甚者背痛,長期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胃食管反流病。

據張玉祿介紹,反酸、燒心、胃脘脹滿、打嗝、噯氣、胃脘嘈雜不適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狀,嚴重者可引起胸骨後灼燒、咽喉灼燒,甚至咳嗽、氣喘,夜間憋醒。

張玉祿認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脾胃虛弱是發生上述症狀的病理基礎。因脾胃虛弱,水溼運化不利,形成溼濁,溼濁化熱,導致脾胃溼熱,進一步反作用於脾胃功能,致使脾胃不和、胃氣上逆,從而導致了反流的發生。

針對這樣的胃食管反流病,張玉祿臨牀以和胃降逆爲基本治療原則,但是根據不同部位出現的不同症狀需對症治療。

胃脘脹滿、打嗝、噯氣、胃脘嘈雜不適等症狀出現在胃脘部位者,張玉祿臨牀遵循和胃降逆的原則,在用藥上以茯苓飲合半夏厚朴湯去蘇葉,辨證亦可合左金丸、烏貝散等。

以胸骨後灼燒不適爲突出表現者,張玉祿臨證考慮茯苓飲合半夏厚朴湯加梔子豉湯以清泄胸膈鬱熱。

症狀向上發展,引起咽喉灼燒或咽部堵塞異物感時,茯苓飲合半夏厚朴湯同時配伍牛蒡子、威靈仙、桔梗、蘆根、蘇梗以清咽利喉、宣通肺氣。

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日常生活中調整生活方式、調節情緒也不可忽視。

1、睡覺時抬高牀頭。

牀頭抬高15-30度,有助於減少夜間反流。

喫完東西不要立刻上牀或躺在沙發上。

2、調整飲食習慣。

減少強刺激性飲食,如碳酸飲料、檸檬、李子、醋;甜食容易引起臨時性反酸;酒類、咖啡和濃茶是胃酸分泌刺激因子,香辣調料過濃的菜餚、巧克力易引起燒心症狀;醃製、煙燻也應減少或避開;高脂肪飲食可延緩胃排空,刺激胃酸分泌,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導致反流;寒涼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較長,也容易誘發反流。

增加鹼性食物和蛋白質攝入,比如鹼性食物:小米、燕麥、白菜、黃瓜、菠菜、胡蘿蔔等;蛋白質類如瘦肉、魚、雞蛋、豆製品、牛奶等。

少食多餐,細嚼慢嚥。睡前至少2小時不進食。

3、調節情緒,釋放不良情緒,保持心態平和。責任編輯:王怡萱(EN0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