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3日訊(編輯 胡家榮)今日港股多數走強,其中其中科技指數盤中一度升至4000點上方,而同期的恒生指數上漲至19000點上方。截至發稿,這兩個指數分別上漲0.42%、0.87%,報19042.71點、3996.82點。

對此中金公司指出,港股市場已經達到其預設的初步目標點位。在更多針對性政策措施具體實施之前,市場可能會維持一種波動性的交易模式。相較於整體指數的表現,個別板塊或股票的特定機會更應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當前港股處在哪個階段?

  • 中金公司指出,基準情形下,假設上文提到的區域再平衡資金全部迴流,基本對應今年今年一季度(也即市場對日本等海外市場投資熱情最高的階段)流出的資金,EPFR口徑下對應流入體量約爲50億美元,相當於2023年以來港股市場流出總規模近200億美元的1/4左右。

從市場空間看,今年以來市場的反彈基本完全由估值特別是其中的風險溢價貢獻,當前風險溢價已經基本接近2023年中的水平,假設風險溢價從當前7.0%進一步降至2023年中6.9%的低點,對應恒生指數19000點水平。如果能回到2023年初高點的情緒水平(風險溢價6.5%),對應恒指20000點左右。

  • 樂觀情形下,如果後續政策進一步加快發力推動基本面修復(企業盈利增速達10%,當前自下而上策略角度預期2024年盈利增長5%),那麼市場有望打開進一步空間,對應恒指22,000點。此時,長線價值型外資也有望對中國從當前低配轉向標配,對應約4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相當於2021年以來的流出總量。

不過,樂觀情形的兌現需要更大、更快且對症的財政支出作爲前提,這也是有效解決當前私人部門信用收縮和通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在此之前,這一預期可能依然顯得有些樂觀。

當前市場出現哪些積極的現象?

近期政策層面有一些積極變化,例如更多城市,如杭州和西安打開限購;此外4月政治局會議中有關加快超長期國債發行、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的地產統籌措施都引發市場更多期待,但後續的推進速度和進展可能更爲重要。

相比之下,近期一些數據和政策可能傳遞了令市場困惑的信號,也表明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依然是必要的,例如,最新公佈的4月CPI同比升至0.3%,PPI同比降2.5%,雖然較上月有所修復,但已連續19個月爲負,表明需求依然偏弱。同時,部分公用事業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有可能會侵蝕部分中下游企業的盈利能力。

4月社融轉負和人民幣新增貸款較弱表明私人信貸需求仍然低迷,而信用擴張恰恰是推動增長修復的關鍵所在。M1負增長也同樣凸顯出企業部門盈利能力趨弱的挑戰,在金融“擠水分”的情況下,如何平衡“擠水分”和流動性支持。

2024年4月PSL單月淨償還3400億元,爲歷史最高,也使得市場擔心政策關於流動性投放的速度和力度。

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對匯率的關注,考慮到美聯儲降息預期一再推遲,這可能會壓制短期國內貨幣政策放鬆的空間。最後,中美關係目前仍然面臨一定不確定性,有報道表示拜登政府預計短期內或大幅提高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和與新能源經濟相關其它商品的進口關稅[3],建議投資者對此保持密切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