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园”,李子园大单品甜牛奶或许是一代90后的青春记忆,那句“新新鲜鲜李子园”曾出现在大多数人的青春记忆之中,李子园大单品甜牛奶也为其业绩带来绝大多数支撑点,但近几年新品发展不佳的情况下,李子园的未来是否一片明朗?

就日前发布的2023年年报来看,李子园营收继续维持在14亿左右,实现小幅微增,营收占比超九成的含乳饮料产品营收同样小幅增长的情况下,乳味风味饮料、其他产品营收分别同比减少56.70%、22.21%,且不同产品销量、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态势。

一季度营收净利润下滑,ROE三年降

2023年,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子园;605337.SH)实现营收约14.12亿元,同比微增0.60%;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37亿元,同比增长7.20%;实现扣非净利润约2.19亿元,同比增长16.65%。

李子园表示,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变动不大,营业成本下降主要是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下降。

不过,今年一季度,李子园的营收和净利润则轻微下滑:实现营收3.34亿元,同比减少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95万元,同比减少3.79%。

天风证券认为,一季度李子园传统渠道仍承压。“结合年报、一季报并考虑整体消费环境,下调24-25年收入&归母利润预测值,预计24-26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11%/12%/14%(金额15.7/17.6/20.0亿元,24-25年前值为17.1/20.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13%/15%(金额2.6/3.0/3.4亿元,24-25年前值为3.1/3.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X/17X/15X,维持“增持”评级。”

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动销偏弱叠加渠道结构变化,2023年第四季度仍在调整过渡期。第四季度收入端增速环比略有放缓,预计主要系:1,宏观需求复苏节奏偏慢叠加液奶促销持续对终端动销形成冲击;2,零食折扣店兴起导致部分渠道需求被分流。

华鑫证券发布研报指出,整体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基本持平,利润受益于全年成本利好及上半年涨价因素而实现个位数增长。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指出,由于行业需求弱复苏、公司新品投放、新渠道开拓需进行费用投入,略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年归母净利为2.80、3.31(前值为3.71、4.55)亿元,并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3.81亿元,EPS为0.71、0.84、0.9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8、16.8、14.5倍。李子园在现有重点区域有品牌、渠道、规模优势,自华东向全国市场稳步拓张,维持“增持”评级。

时间线拉长来看,2021年-2022年,李子园实现营收分别为14.70亿、14.04亿,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亿、2.21亿。就目前情况来看,公司营收自2021年以来便稳定在14亿元左右。

此外,2021年以来,李子园ROE(净资产收益率)已连续三年呈现下滑态势。据雪球数据,2021年-2023年,公司实现ROE分别为18.12%、13.32%、13.21%,分别同比下降47.45%、26.49%、0.83%。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李子园的问题,首先,核心原因是饮料的市场因素,包括消费环境等增长有限;其次,李子园作为甜牛奶,不太天然健康。这几年都在抗糖,反而像农夫山泉天然水还有所增长。第三在于李子园这种牛奶的竞争对手太多,面临各种各样的强大的对手,而且产品的可替代性也太多。

含乳饮料的困境与否?看不见的新增长点

在李子园产品品类过于集中的情况下,曾有投资者于交流平台指出,“公司在哪些方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李子园表示,公司主要通过优化渠道开发和新产品开发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在巩固传统经销渠道的优势下,不断寻找更多契合公司经营理念的优质合作伙伴;另外,公司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多渠道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帮助公司能够长期稳健发展。

就新品发展而言,李子园在传承经典“甜牛奶”口味的同时,先后向市场推出“零脂肪”乳酸菌饮品、核桃花生牛奶复合蛋白饮料、VD钙乳酸饮料、枸杞大红枣奶味饮料、榴莲牛奶(臭臭奶)、李子园奶咖、李子园椰奶、果蔬酸奶饮品等。但目前新品似乎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徐雄俊指出,现在行情不太好,甜牛奶也不太健康天然,并且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再加上李子园自身目前一直是非常严重依赖于甜牛奶这一单品,也没有其他的产品品类,或者第二增长曲线。一个企业要想培养出第二增长曲线并非易事,首先需要打造一个核心增长点,把第一个产品打造好,才有机会打造第二个,而李子园现在第一个都没打造好,何谈第二个。

据悉,李子园主营业务为甜牛奶乳饮料系列等含乳饮料和其他饮料的研究、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及其他等产品,其中甜牛奶乳饮料系列是公司畅销近三十年的经典产品。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统计,2022年,含乳饮料市场预计规模在1361.7亿元,2017年-2021年CAGR达7.41%,中国含乳饮料市场历经近1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以及对口味型饮料的需求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含乳饮料行业将保持5.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612.3亿元。

2023年,李子园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含乳饮料产品,含乳饮料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8.31%,其他饮料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1.69%。

数据详细来看,2023年,李子园含乳饮料实现营收为13.81亿,同比增长1.62%;乳味风味饮料、其他分别实现营收为849.19万、986.37万,分别同比减少56.70%、22.21%。

换言之,含乳饮料增长越来越乏力,且其他品类则杯水车薪且大幅下滑。

产品销量及产量全方位下滑,产能利用率继续回落

就产品销量来看,2023年,李子园含乳饮料实现销售量为25.07万吨,同比下滑1.67%;乳味风味饮料销售量为1686.29吨,同比下滑60.38%;复合蛋白饮料实现销售量为1478.11吨,同比下滑19.13%。

2023年,李子园含乳饮料、乳味风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实现生产量分别为25.37万吨、1740.11吨、1453.98吨,分别同比下滑0.50%、58.83%、19.92%。

李子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采用“以销定产、自主生产”的生产模式,产品销售周转较快,产销率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其中,含乳饮料产销率为98.82%,乳味风味饮料产销率为96.91%,复合蛋白饮料产销率为101.66%,其他饮料的产销率为89.29%。

此外,公司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生产能力,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2023年,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6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5万吨含乳饮料生产线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旨在进一步提高产能,计划在金华本部率先进行智慧化工厂升级和改造项目。同时,龙游李子园二期项目已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验收并试投产,江西李子园二期已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的遴选,现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在明年投产使用。

公司目前现有浙江李子园、龙游李子园、云南李子园、江西李子园、鹤壁李子园等主要工厂,实际产能共有约25.50万吨。

2017年-2020年,李子园自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73.13%、99.80%、85.15%、76.84%;2021年-2022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0.43%、78.52%,近两年数据整体呈现出较大的下滑态势。年报显示,李子园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约为71.31%。(港湾财经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