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消息,私募實控人“跑路”事件持續發酵中。5月13日,瑞豐達所投多隻新三板個股宣佈停牌,有機構稱,對股東瑞豐達相關私募基金負面消息的相關輿情,公司已進行初步覈實,結合前期股價大幅變動情況,公司擬對上述事項開展覈查。5月11日,中國證監會亦出手開啓立案調查。具體來看,瑞豐達股權變更頻頻,關聯機構實控人早已有“跑路”動向,此外,業績“虛高”背後更存在通過新三板個股“套取轉移”的可能。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上述事件再次提醒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產品和管理人時要格外謹慎,除了關注私募業績表現外,還需認真分析其投資標的,穿透底層資產以防範風險。

圖片來源: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監管立案、企業自查

私募實控人“跑路”事件發酵中。5月13日,瑞豐達所投多隻新三板個股宣佈停牌,有機構稱,已針對相關輿情進行初步覈實,將結合前期股價大幅變動情況開展覈查。此外,5月11日,中國證監會也發佈消息稱,從目前掌握情況看,瑞豐達涉嫌多項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依法從嚴處理。

圖片來源:中國證監會

中國證監會的發聲源於近期一則市場傳聞。此前,有媒體稱,瑞豐達目前無法贖回且公司實控人等均已失聯。中基協數據顯示,涉事機構瑞豐達成立於2016年10月,註冊資本爲3000萬元,實控人爲邱文龍。出資人認繳比例來看,邱文龍佔80%,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劉力誠則佔20%。作爲總經理,劉力誠曾在江蘇福信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風控經理。公開信息顯示,江蘇福信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曾在2020年被警方通報。

不過,另據天眼查信息,瑞豐達股權已出現過多次變更,2022年1月,邱文龍、劉力誠已退出,退出時持股比例分別爲80%、20%。2022年1月,李濤則首次持股,但持股比例未公佈。

同年9月,瑞豐達負責人正式由劉力誠變更爲李濤,同日李濤退出出資。截至目前,瑞豐達控股股東爲海南智慧城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51%,上海青承文化俱樂部有限公司自2022年9月起新增持股49%。

就當前處理情況以及最新進展,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併發文采訪瑞豐達,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股權變更頻頻外,瑞豐達關聯機構亦疑點重重。有媒體稱,當前,除了瑞豐達遭立案外,另一家機構日贏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贏投資”)辦公地也已被禁入。

圖片來源:天眼查

此前,北京商報記者在致電瑞豐達發現,相關號碼顯示爲“日贏集團”。據天眼查數據,瑞豐達與75家企業共用聯繫電話,其中就有多家“日贏系”公司。天眼查顯示,與瑞豐達存在關聯的日贏投資,成立於2012年6月,註冊資本爲2.28億元,由禧維(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日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分別持股91.2%、8.8%。

從日贏投資股東結構變更看,其實控人的“跑路”或也早有徵兆。2023年8月,日贏投資法定代表人由李敏變更爲孫偉。2024年3月,法定代表人又由孫偉變更爲陳志立。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即“跑路”傳聞爆發前1個月,日贏投資法定代表人再次迎變,變更爲劉曉。同時,孫偉、李敏、上海凌婭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及上海洛甫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均從投資人中撤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一般看來,公司法定代表人多次變更、多家投資人同日退出,通常是一個公司運營不穩定、內部存在重大變動的信號,可能源於公司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歧、資金鍊出現問題、法律訴訟風險增加等諸多原因。

或利用“新三板”套取資金

聚焦瑞豐達相關業務,中基協數據顯示,其業務類型包括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證券投資類FOF基金,管理規模在20億—50億元。在官網中,中基協也提示瑞豐達存在問題,具體包括註冊地與辦公地不在同一轄區、逾期未清算基金、爲投資者開立查詢賬號的比率低於50%的情況。

圖片來源:中基協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瑞豐達在管規模不小,但從業人數卻並不多。目前,瑞豐達在管70只產品,但當前公佈的基金經理僅張日陽、孫浩翔2人。另據中基協數據,公司合計也僅有12名員工。

而平臺披露的過往業績看,瑞豐達旗下產品收穫了“可觀”的回報。截至2024年5月,累計收益率達87.65%,年化收益率已達10.17%。具體來看,瑞豐達時瑞一號、瑞豐達瑞星三號分別成立於2022年4月、2022年2月,成立以來收益率達795.43%、124.65%。年初至今收益率看,瑞豐達時瑞一號、瑞豐達錦繡七號收益率則均超10%,分別爲15.65%、13.85%。不過同期,瑞豐達瑞星二號收益率則爲-9.92%。

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

江瀚評價稱,瑞豐達私募業績表現確實較爲突出,突然爆雷“跑路”可能是存在違規行爲,如違規募集資金、挪用客戶資金等。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公開信息時發現,瑞豐達旗下私募資金較多流向新三板股票。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據2023年年報,瑞豐達旗下產品出現在6只新三板股票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分別爲邦客樂、和嘉天健、農匠科技、味福記、友聯盛業以及浩添儲能。

以農匠科技爲例,2023年年報顯示,農匠科技新進的股東中,第三、六、七、九名股東同屬於江蘇瑞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私募基金產品。第四、五、八、十股東則同屬於浙江瑞豐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私募基金產品。

圖片來源:農匠科技2023年半年報

圖片來源:農匠科技2023年年報

而對比半年報看,顧乘龍、陳文鑫、李素建、劉紅雲等8名投資人均已大幅減持。這也意味着伴隨私募入場,多位投資人相繼撤出。值得一提的是,和嘉天健下半年撤出的投資人幾乎與農匠科技一致,陳文鑫、李素建、劉紅雲等人均已不在2023年年報的前十名股東之中,與此同時,多隻瑞豐達旗下產品則出現大舉增持操作。

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瑞豐達所投多隻新三板個股宣佈停牌。例如,農匠科技表示,自5月13日起停牌,預計於5月27日前復牌,其關注到股東瑞豐達相關私募基金負面消息的相關輿情,已進行初步覈實,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董監高未曾買賣公司股票,未曾操縱他人賬戶買賣公司股票,與參與交易的投資人沒有任何關聯關係。此外,結合公司前期股價大幅變動情況,公司擬對上述事項開展覈查。

有券商從業人士指出,私募可以通過私募之間互投產品來虛增管理規模。瑞豐達很多產品應該放了場外槓桿。瑞豐達底層資產投向新三板,上述套取資金的操作是有可能實現的,只要被投企業配合。

江瀚也直言,瑞豐達旗下產品出現在多隻新三板股票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確實存在通過交易流動性較差的新三板個股將投資人資金進行“套取轉移”的可能性。這種行爲的風險在於,如果新三板個股流動性差,機構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將股票變現,可能導致資金被套牢。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也認爲,瑞豐達資金套利明顯是操縱股價的違法行爲。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私募基金爲了更多的融資需求可能會刻意通過內幕交易來提升資金的品牌產品。但最終的目的無疑是欺詐投資者,從而導致投資者較大的損失。

託管方追責難

公開信息顯示,瑞豐達旗下產品託管人包括多家知名券商,具體來看,包含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以及國泰君安證券等。

圖片來源:中基協

前述券商從業人士指出,一般而言,託管方會根據私募方給到的交易指令來完成託管,若私募存在內幕交易、套取轉移等違規情況,通過覈對公開信息,託管方不太能發現異常情況。目前,部分託管券商已在私下與客戶反映情況,並且派人趕往現場跟進。

那麼,私募“跑路”,託管人是否要擔責?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指出,上述情況有待司法介入,查清事實。在過往司法實務中,在界定基金託管人對投資者的法律責任時,人民法院通常是直接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及合同約定來確定責任。從現有司法案例來看,在基金託管人不存在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爲時,其對投資者的損失通常不承擔法律責任。投資者欲向託管券商追究責任,必須拿出直接的合同依據。根據經驗,券商通常會在事先擬定的格式條款中設定了免責。因此,從民事的角度,投資者很難就其損失向託管券商追責。

就券商資管是否投資瑞豐達私募旗下產品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多家券商,部分券商表示旗下資管機構已進行自查,並未投資瑞豐達旗下產品。

一家有正規備案、有明確淨值披露且有多家託管方擔保的私募卻突發“跑路”,這爲行業、投資者敲響警鐘。屈放認爲,這提醒投資者,除了關注私募業績表現外,還需認真分析其投資標的的真實情況,穿透底層資產以防範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指出,瑞豐達事件對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者的信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投資了淨值表現差的機構,可能身陷“殺豬盤”;投資了淨值表現特別好的機構,可能陷入“爆雷局”。

楊海平建議,對於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潛在投資者而言,首先要審慎選擇基金管理人,重點選擇內控體系健全、長期經營的頭部機構。其次要對各類不太符合常理和邏輯的套路保持警惕,例如以較大規模資金投資新三板股權,甚至坐莊新三板等等。瑞豐達“跑路”也再次提示監管部門,針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監管仍需加強,其中重點是需要強化對私募證券基金淨值覈算、披露的監管,對相應的託管管理制度也需要進行優化。

原標題:瑞豐達“跑路”新進展!所投新三板個股開始自查

編輯:陳豔琦    責編:廖異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