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近日,ST加加加加食品,002650.SZ)因在關聯方交易內控及存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收到湖南證監局出具的監管關注函。同日,深交所向其下發2023年年報問詢函,函告中一連提出八項問題。

在經歷業績連續三年虧損、控股股東和實控人股份司法凍結期延長、股票簡稱由“加加食品”變更爲“ST加加”後,接連“喫函”對加加食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醬油第一股”何以至此?加加食品能否安然度過低谷?

藍鯨財經記者就接連收到問詢函一事聯繫加加食品,截至發稿未收到答覆。

4月底,加加食品宣佈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爲“ST加加”,日漲跌幅限制爲5%。加加食品被實施“ST”,原因是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3年度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發現公司在關聯方交易內控、投資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或受此影響,公司股價在近期連續下跌,截至5月10日收盤,加加食品報收2.13元/股,單日跌幅爲4.91%,公司總市值約爲24.54億元。

而加加食品的股票發行價爲30元/股,上市以來,公司總市值也曾多次突破100億元,最高點出現在2015年6月,衝高至111億元,現在的總市值較最高點已蒸發近八成。

公司股價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甚至有些股民開始揣測加加食品是否要退市了。

實際上,這已經是加加食品第二次遭遇ST。早在2020年,因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及其關聯方存在違規擔保情形,公司被“戴帽”。直至2021年7月,違規擔保事項才得以解決,公司才得以“摘帽”。

而此次加加食品被暴露出來的關聯方交易內控問題,也與控股股東有關。

2023年度,加加食品及子公司委託關聯方寧夏可可美和寧夏玉蜜代加工味精,但後兩者加工使用的實際原料和輔料噸耗超過《味精代加工協議》約定的標準噸耗,導致2023年損失原料、輔料等共計5118萬元。

根據雙方簽訂的《味精代加工協議》,上述5118萬元的損失全部由寧夏可可美和寧夏玉蜜承擔。加加食品將該筆損失確認爲應收寧夏可可美、寧夏玉蜜欠款,並計入其他應收款,形成關聯方資金佔用。

據悉,寧夏可可美和寧夏玉蜜都是加加食品的關聯方,前者是加加食品大股東卓越投資旗下全資子公司,後者爲卓越投資的間接參股公司。目前,兩者已資不抵債,並在2024年3月中旬因環保問題被要求停產,加加食品收回損失款存在不確定性。

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認爲,對於上述關聯方資金佔用事項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判斷該代加工損失形成原因及應收款項的性質作出判斷,也無法判斷上述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和商業合理性。

4月26日,加加食品在公告中表示,雖然寧夏可可美和寧夏玉蜜委託加工業務已中止,但子公司加加食品(寧夏)的存貨還全部存放在寧夏可可美廠區。截至2024年一季末,存貨賬面淨值8.447.20萬元。目前公司已派專人專門看管該存貨,但存在黴變損耗的可能性,且寧夏可可美因勞資糾紛,該等存貨能否運回或變現也存在不確定性損失。

因此,深交所和湖南證監局均對加加食品在關聯方交易內控及存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一事提出諸多質疑,比如,公司是否採取措施向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就委託加工業務對公司造成的損失進行追償等,要求加加食品作出解釋。

深交所還要求加加食品自查並說明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其他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情形,或者通過關聯公司與加加食品開展無商業實質的交易、佔用公司資金的情形。

另從基本面來看,加加食品自身日子也不太好過。

2021年至2023年,加加食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5 億元、16.86億元和14.54億元,營收規模逐年下滑;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016.39萬元、-7959.04萬元、-1.91億元,連續三年出現虧損。

加加食品在財報中解釋稱,報告期內業績變動的原因一方面是銷售收入下降,2023年受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主營產品銷量有所減少,銷售價格低迷;同時因全資子公司鄭州公司停產,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和人員離職補償,導致公司報告期內業績同比下降;以及廣告宣傳投入費用增加等因素,造成公司報告期淨利潤爲負值,經營出現虧損。

具體業務來看,加加食品曾對其“零添加”“減鹽”系列產品寄予厚望。其在2022年、2023年年報中表示推進“減鹽生抽” “原釀造”“麪條鮮”等大單品運作,加大多個醬油品類的市場推廣,加快食醋、蠔油、料酒、雞精等產品的市場開拓,推進複合調味料、涼拌汁、醬料、湯料、高鮮雞精五大類產品的研發和市場佈局。

然而,從財報數據來看,大力佈局零添加醬油並未給加加食品的業績帶來多少幫助。加加食品在2023年財報中稱,營業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油、雞精、醋、醬油收入減少。

財報顯示,2023年,醬油產品營收7.24億元,同比下滑16.96%;食醋類實現營收5754.25萬元,同比下滑24.13%;雞精類產品營收5313.31萬元,同比下滑28.37%;食用植物油營收2.61億元,同比下滑41.35%。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加加食品現在想通過零添加醬油來做差異化產品,但零添加在業內看來更多隻是賣一個概念,並且零添加醬油也已經越來越多,加加食品的產品沒有太多差異化,整體表現不佳,再疊加其市場體量比較小,沒有跟上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步伐,話語權弱,容易淹沒在大品牌的產品之中。

此外,拉長時間線來看,加加食品上市10多年來,其營收始終徘徊在14億元至21億元,未有明顯突破。

2020年12月23日,加加食品名譽董事長楊振面對投資者的提問時表示:“加加食品上市後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爲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後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

如今,內控出現重大缺陷、再次被ST、味精主要代工廠停產的加加食品,面對的是比以往更復雜的局面,再錯過行業高速發展期後,加加食品要走出低谷,難度不小。

作者:張靜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