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聊城日報

把“優秀製造人才”優勢用在“海外市場”刀刃上

昌濼公司2023年海外業務佔比達60%

本報訊 (記者 洪祥 通訊員 張靜義) 5月11日,位於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昌濼(聊城)智能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用於船舶動力的大型球墨鑄鐵機體正在下線。

在傳統制造業市場競爭壓力巨大的背景下,作爲國務院國資委“科改企業”的昌濼(聊城)智能製造有限公司按照市場需求,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制定利於創新的工作制度,充分調動技術人才積極性,把“優秀製造人才”的優勢用在“海外市場”的刀刃上。

該公司報表顯示,2023年高端機體業務佔比由36%提高到51%,海外業務佔比提高到60%;對世界500強卡特彼勒公司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3%,重點產品實現獨家供貨,並直接出口美國,榮獲“卓越發運獎”和“全球質量獎”;西門子天津採購佔比繼續保持80%以上,進入全球資源庫;成立青島高測“野狼戰隊”,建立短平快的市場反應機制,收入同比增長6倍以上。這些新的效益增長點,爲今後企業發展和市場拓展夯實了基礎。

成績的背後,是昌濼公司面向全體職工推進精細化管理。該公司通過建立“生產計劃作戰室”,系統梳理計劃執行過程中的差距和瓶頸,強化每天統計,嚴格週期考覈,生產製造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年產值同比增長24.5%,人均產值提升21.4%。在車間管理方面,該公司對工裝模具系統整理、統一標識,建立工作臺賬,利用率提高了30%;實施現場5S及可視化管理,人流、物流暢通有序,生產設備跑冒滴漏現象得到有效整治。爲了壓實班組責任,該企業明確崗位職責,完善技術工人職業技能評價與考覈機制,以技能比武爲切入點,增強員工動力活力,班組管理水平和員工隊伍素質不斷提升。4月份,又傳來一個好消息:昌濼(聊城)智能製造有限公司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們不僅要開拓國內市場,更要在國際市場淘金,而這離不開持續創新。”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立林介紹。

近年來,昌濼公司聚焦製造業強市戰略,搶抓發展機遇,集聚優勢資源,持續增強研發投入,2023年科技投入佔比達到6.8%,同比增長17.4%,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行業內首創大型機殼消失模工藝與低溫球鐵工藝,“揭榜掛帥”成立技術攻關項目組,攻克了球墨鑄鐵澆築大型機體縮孔縮松的難題,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6項,專利35項,被評爲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市級全員創新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先進集體。公司產品連續12次榮獲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優質鑄件金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