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在利率下行以及報行合一嚴格實施的背景下,銀行系險企的業績表現開始出現分化。

《華夏時報》根據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梳理發現,10家銀行系險企中,光大永明人壽以及中信保誠人壽兩家險企保費收入出現下滑,下降幅度分別爲15.96%、1.9%。

淨利潤方面,除中郵人壽實現27.54億元的較大盈利外,還有5家險企實現微薄盈利,這其中淨利潤最高的爲中銀三星人壽,淨利潤爲1.59億元。其餘建信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交銀人壽四家險企則由盈轉虧,合計虧損31.51億元。

對於一季度銀行系險企表現不佳的原因,受訪業內人士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是受到經濟環境與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

兩家公司保費收入負增長

銀行系險企是指由銀行控股或參股的人壽保險公司,目前主要有10家。國有五大銀行旗下均有一家保險公司,分別爲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建信人壽、交銀人壽。另外還包括郵政集團旗下的中郵保險,招商銀行旗下的招商信諾人壽,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保誠人壽,光大集團控股的光大永明人壽,北京銀行的中荷人壽。

據《華夏時報》記者梳理,2024年一季度,10家銀行系險企在保費收入以及淨利潤上出現明顯分化,其中2家公司保費收入負增長,8家公司正增長;4家公司淨利潤出現虧損,6家公司盈利。

從保費規模來看,中郵人壽以736.58億元保費收入佔據榜首,並與保費收入第二的工銀安盛人壽拉開較大差距。工銀安盛人壽以及農銀人壽分別以196.22億元、193.77億元保費收入排名第二、第三。緊隨其後的是建信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保費收入分別爲186.17億元、182.88億元。

其餘5家銀行系險企保費收入均在百億元以下,中銀三星人壽、中信保誠人壽、交銀人壽、中荷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保費收入依次爲95.88億元、95.18億元、86.07億元、56.06億元、46.72億元。

在增速方面,光大永明人壽以及中信保誠人壽兩家公司保費收入同比陷入負增長,下滑幅度分別爲15.96%、1.9%。其餘8家險企均爲正增長。保費增速最高的爲招商信諾人壽,達到53%。其次是中荷人壽,保費增速爲49.21%。農銀人壽、交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中郵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保費增速分別爲41.78%、32.95%、29.48%、26.25%、19.79%、1.28%。

對於銀行系險企保費收入出現分化的原因,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認爲,主要原因在於當前利率下行趨勢中,部分銀行系險企對產品策略和渠道策略進行了調整所致。即減少銀保渠道的、高保費的理財型保險產品的比重,增加非銀保渠道的、低保費的保障型保險產品的比重。

因背靠大中型商業銀行,銀行系險企在銀保渠道方面享有天然的母行渠道和客戶優勢,所以其保費收入增長,也被業內視爲是正常現象。但受制於銷售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客戶羣體的特點,銀行渠道主要銷售簡單的理財型保險產品,難以銷售複雜的保險產品,並且銷售費用較高,持續性差,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業務價值較低。

4家公司合計虧損超30億元

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之下,銀行系險企投資端壓力也凸顯。從淨利潤表現來看,今年一季度,10家銀行系險企中,有4家淨利潤同比轉盈爲虧,分別是建信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交銀人壽,淨利潤依次爲-12.53億元、-8.08億元、-6.24億元、-4.66億元。6家盈利的公司中,有2家淨利潤下滑超過9成,分別是農銀人壽、工銀安盛人壽,淨利潤爲0.61億元、0.28億元。

另外4家銀行系險企淨利潤在今年一季度同比扭虧爲盈,中郵人壽、中銀三星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中荷人壽淨利潤分別爲27.54億元、1.59億元、0.42億元、0.032億元。

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系險企出現較大幅度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經濟環境與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經歷了較高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利率持續下降,國債收益率曲線持續下跌。這不僅使得保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有較大的提升,而且使得保險公司的投資資金面臨較大的投資壓力。

此言不虛,今年第一季度,10家銀行系險企中,僅中信保誠人壽投資收益率超過2%,達到2.1%。建信人壽、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以及交銀人壽投資收益率均不足1%,其中建信人壽投資收益率僅有0.08%。

楊澤雲指出,銀行系險企的業務規模仍在增長,而且其業務主要又以投資理財型產品爲主,必然會對其投資端造成較大的壓力。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業務規模越大,未來虧損的壓力越大。

李文中亦持相似看法,他認爲,銀行系險企在當前的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下需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策略,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保證有較好投資收益。同時,要改善承保業務渠道和結構,發展個人代理、互聯網和團險業務,增加保障型保險產品的比重。

在楊澤雲看來,爲了平衡規模增長與投資壓力,險企從多個方面去考慮,例如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確保資產與負債的期限匹配,降低利率風險。拓展投資渠道,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實施多元化投資,提升投資效率和投資收益。創新保險產品設計,降低保險產品的利率風險。強化內部風控體系,確保投資決策的穩健性。

多家公司核心高管缺失

經營承壓的背景下,銀行系險企人事變動也開始頻繁,部分險企還面臨核心高管長期空缺的問題。

今年4月,中信保誠人壽公告稱,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趙小凡不再擔任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職務,由常戈任臨時負責人。而該公司董事長之位自2023年6月黎康忠辭職後,就一直空缺至今。

同樣面臨董事長之位空缺的還有工銀安盛人壽,自2022年12月,該公司原董事長馬健因工作變動原因離任後,該職位空缺已近一年半的時間。

今年3月,光大永明人壽總經理劉鳳全卸任,該公司董事長孫強暫代行總經理職責,目前尚未有新總裁人選的消息。同月,有報道稱,中銀三星人壽總裁崔大傑已離任,由原中銀集團保險總裁邱智坤接任。

2023年11月,農銀人壽原董事長肖彬調任香港分行總經理,由農行信用卡中心總裁薛亞芹出任農銀人壽董事長,其任職資格於今年4月獲批。

在當前低利率環境疊加報行合一的嚴監管環境之下,銀行系險企的轉型已迫在眉睫,落在高管身上的擔子亦不輕。

談及銀行系險企面臨的挑戰,楊澤雲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是低利率環境提高了保險產品的利率敏感性,壓縮了保險產品的利潤率。二是低利率外加嚴格監管使得傳統的高手續費激勵的銀保模式難以爲繼。三是客戶需求的變化,消費者對個性化、靈活性服務需求的提升,迫使保險公司提供不僅高保障、高收益、高靈活性的保險產品。

在李文中看來,銀行系險企需要拓展銷售渠道,發展個人代理、互聯網和團險業務。同時加快產品創新,提升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保障需求。還要加快保險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利用保險科技加強保險產品銷售和業務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升效率。並且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