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日益嚴峻,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已成爲國際共識。5月13日至5月19日是全國節能宣傳週,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十四五”以來,全市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有效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前三年累計下降8.9%,以年均2.4%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5.7%的經濟增長。

產業結構優化 連續三年能耗下降

一直以來,重慶市高度重視節能降碳工作,着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着力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製造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融合化趨勢更加明顯,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2.2%。深度挖潛市內水、風、光伏、生物質等資源,積極推動“綠電”入渝,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加快建設,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開工建設。

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升級,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進了綠色低碳發展。2021、2022、2023年我市單位GDP能耗分別爲0.34、0.33、0.32噸標準煤/萬元,分別同比下降3.5%、2.7%、3%。

節能增效 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33家

節能增效,要從源頭抓起。重慶建立能耗雙控預算管理平臺,系統梳理全市存量項目節能降碳改造情況和新增項目能耗釋放情況。

 “十四五”以來,支持全市91個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新增節能63萬噸標準煤。持續推進綠色工廠等綠色製造示範體系建設,獲批全國智能建造城市,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33家、國家級綠色園區12個、綠色供應鏈17條。

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促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重慶成爲全國首個獲批“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積極推動交通運輸方式綠色低碳化轉型,中心城區公交車新能源佔比24.8%,巡遊出租車新能源佔比達39.3%。

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碳市場累計交易金額10.6億元

重慶持續發揮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引導作用,落實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機制,落實資源綜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節能節水等稅收優惠政策,2023年落實綠色低碳稅收減免68.4億元。

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綠色貸款餘額6800億元。出臺《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碳市場累計交易碳配額4753萬噸、金額10.6億元。

目前,全市已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出臺居民分時電價機制,引導全社會節約用電、錯峯用電。引導和鼓勵綠色低碳產品消費,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

上游新聞記者 陳瑜

編輯:陳璐    責編:蔣豔,廖異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