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李依環)畢業季來臨,2024屆高校畢業生陸續進入論文答辯階段。記者關注到,今年不少高校發佈專門通知,明確將對畢業設計(論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佔比進行檢測,並對AI代寫在論文中的比例等問題作出規範。

2023年12月,科技部發布《負責任研究行爲規範指引(2023)》,對如何依規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出具體指引,同時提出不得使用AIGC直接生成申報材料,不得將AIGC列爲成果共同完成人,不得直接使用未經覈實的由AIGC生成的參考文獻等,明確劃出具體邊界。

多所高校發文規範學生畢業論文中使用AI

截圖來源:中國傳媒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官網

今年,中國傳媒大學發佈《關於加強2024年畢業論文(設計)中規範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此後,該校繼續教育學院在細則中要求,學生須明確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須述使用方式、細節,包括模型/軟件/工具名稱、版本及使用時間。涉及事實和觀點引證的輔助生成內容,須明確說明其生成過程,並同時在畢業論文(設計)相應位置具體標註,確保真實準確和尊重他人知識產權。

截圖來源:福州大學教務處官網

4月28日,福州大學教務處發佈通知,決定對2024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進行AI代寫的檢測,檢測結果將作爲成績評定和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參考依據。通知指出,此舉是爲了“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規範學生科學合理使用生成式AI技術,杜絕人工智能代寫、剽竊、僞造等學術不端行爲”。

4月10日,湖北大學本科生院發佈通知,明確本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將試行加入AIGC檢測。畢業論文(設計)檢測系統將識別論文是否出現“AI代寫”,並出具對應檢測報告作爲參考。如論文(設計)檢測結果爲“AI代寫高風險”,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修改。

截圖來源: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官網

4月9日,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發文規定,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生成式AI檢測的結果超過40%,學院將向學生髮出警示,並要求其自查自糾;學生在收到警示後,需認真修改,由學院統一在相關平臺檢測通道進行復檢。

專家:鼓勵創新嘗試,但學生不能投機取巧、產生偷懶心理

當前,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爲科學研究帶來了新機遇,推動科學研究範式發生深刻變革,同時也可能在研究數據處理、研究成果形成、署名與知識產權歸屬等方面引發新問題。

在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正看來,論文核心評價標準包括作者發揮的創造性、對論文的貢獻程度。一篇大部分由AI生成且隱瞞使用情況的文章,既沒有作者智力的貢獻,也不符合科研誠信的要求,屬於學術造假。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張洪生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去年以來,許多大學生開始使用人工智能輔助課程學習。“我很鼓勵學生們進行這種創新和嘗試,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創性,不能直接對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照搬、‘複製粘貼’。”

張洪生認爲,面對新技術的衝擊,對學位論文、畢業設計等的技術監管應當加強。應當瞭解人工智能技術的規律和使用倫理,而不能投機取巧、產生偷懶心理,更不能出現學術造假、欺騙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