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3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被3·15晚會曝光後,聽花酒宣佈調價!

近日,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調整聽花酒標準裝價格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5月9日起調整聽花酒標準裝經銷商結算價,由原結算價格調整至3989元/瓶。

青海春天官網截圖。

《通知》中提到,通知發出日前已簽約經銷商,在協議約定的年度購進量配額範圍內,其聽花酒標準裝結算價仍按照調整前價格執行;通知發出日後簽約的經銷商,在協議約定的年度購進量配額範圍內,其聽花酒標準裝結算價按照調整後價格執行。

另外,所有經銷商超配額部分產品的購進價格,以公司後續發佈的超配額進貨結算價格通知爲準。

由於此次未提及調整零售價格,市場認爲,聽花酒標準裝的終端建議零售價或仍爲原來的5860元/瓶。

對於聽花酒此次調價行爲,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向中新財經記者表示,像這種定位超高端的酒類消費品,本身工藝、產量的稀缺性是其溢價的核心來源。他認爲,控量漲價也是聽花酒基於自身產品定位與市場發展的主觀選擇。

不過網友並不買賬,質疑“爲何是調價,而不是查封”。

今年以來,聽花酒風波不斷。

今年3·15晚會曝光了高價“聽花酒”國際專利未被認定,企業工作人員違法營銷稱這款白酒有回春功效等,遭到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直接下架聽花酒相關產品。

聽花酒背後公司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於3月15日當晚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公司有關媒體報道事項的監管工作函》,並於次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檢查通知書》。

5月10日,ST春天發佈公告,其子公司成都聽花盛世貿易有限公司於近日收到成都市武侯區市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青海春天公告截圖。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當事人在銷售聽花系列白酒的過程中,使用科學上未定論的觀點和“聽花”酒未經覈實的用戶評價作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

另外,當事人雖在調查過程中積極配合,但其作爲食品經營企業,明知應知相關法律法規中關於食品禁止宣傳治療功能、功效作用等內容,仍向消費者宣傳“聽花”酒功效及未經覈實的用戶評價,以推介銷售“聽花”酒,主觀過錯明顯。爲此,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爲,並決定對當事人處罰款180萬元。

青海春天財報顯示,2023年其實現營業收入2.14億元,同比增長33.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68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據青海春天此前披露,因最近連續3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淨利潤均爲負值,且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青海春天2023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帶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青海春天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5月6日股票簡稱變爲“ST春天”。

ST春天股價日K走勢圖。

中新財經記者注意到,截至5月13日,ST春天股價已連續6個交易日跌停,總市值僅剩19.61億元。

13日晚間,ST春天發佈關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經公司自查及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函覈實、確認,截至公告披露日,除公司已披露事項外,不存在其它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