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 劉亮)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對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至關重要,其中村務管理是關鍵所在。近年來,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通過標準化手段助力鄉村發展。

村務管理涉及多領域、雜事務,關聯政府部門與民衆利益。缺乏統一高效的管理,易致政策難落地、問題難解決,降低幹部辦事效率與公信力。

爲應對這一挑戰,寧海縣於2014年率先實施“寧海縣村級小微權力清單三十六條”(簡稱“36條”),通過科學確權、陽光曬權、規範用權、嚴格控權和標準化理念相結合,將村幹部權力置於嚴格監管之下。據瞭解,“36條”涵蓋村級重大決策事項、村級採購事項、村級集體資源和資產管理事項、村民宅基地申請事項等11個方面、36項標準。

“小微權力看似微小,卻關係人心向背。”浙江省寧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周宏在寧海縣召開的《村務管理》系列國家標準新聞通氣會上稱,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關鍵一環,確保村級組織的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確保基層治理規範有效的關鍵。

下畈村作爲寧海縣村級小微權力“36條”的發源地之一,從最開始參與試點,爲全縣“36條”的成形提供寶貴經驗。

圖爲寧海縣岔路鎮下畈村。記者劉亮攝

爲固化“36條”經驗,寧海縣自2018年起致力於推動其升級爲地方和國家標準。經過多方努力,《村務管理》系列國家標準於2022年正式發佈,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該系列標準包括《村務管理基礎術語與事項分類》《村務管理事項運行流程編制指南》和《村務管理村務流程化管理實施指南》,爲村務管理提供標準化的指導和規範。

在“36條”的推動下,下畈村民衆的生活有了明顯變化。如今,這個僅有175戶508人的小村莊已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多項殊榮。此外,村裏重大項目落地越來越順暢。寧海縣岔路鎮下畈村聯村幹部楊佩蓉表示,去年,村莊和本地優質公司合作成立了旅遊管理公司,村裏以公共資源等入股,推進民宿、樂園、農事體驗等項目。這些不僅讓農村老人變身爲“房東”,還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村莊也因爲鄉村旅遊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圖爲寧海縣岔路鎮下畈村。記者劉亮攝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一級巡視員徐長興在新聞通氣會上稱,村務管理系列國家標準的發佈和實施標誌着我國鄉村治理標準化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些標準在指導村務管理方式轉變、規範鄉村治理工作、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爲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當前這些國家標準仍有提升空間。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治平在新聞通氣會上指出,標準宣貫需擴大範圍,需提高鎮級和村級管理部門的標準化意識,並完善標準實施機制。他指出,相關調查顯示,目前瞭解政府文件中引用這些標準的被調查者僅佔34.38%,表明引用機制有待加強。

徐長興希望,下一步,標準各起草單位不斷跟蹤、瞭解和掌握村務管理領域相關的政策文件精神,找準村務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新變化,及時進行反饋,便於市場監管部門對標準中的相關要求進行修改完善,不斷增強標準的適用性。(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