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業行家

曾在《凜冬將至,AMC系券賣房》等文中點評的長城國瑞證券,2023年再度扭虧爲盈。而“藏身”在年報註釋中高達83.58億元的涉訴金額,讓行家在深感震撼的同時,又產生了疑惑。

連續三年筆誤

雖爲僅存的三家AMC系券商之一,長城國瑞證券有限公司(簡稱:長城國瑞證券或長城國瑞)並沒有多少曝光量。

也因爲此,在公開發布近半個月後,行家方騰出手來點開這份年報。映入眼簾的,赫然是標題中的這句“2023年度報告開公披露信息”。

附錄的審計報告顯示,簽署於今年3月22日。長城國瑞官網在4月29日更新發布年報,同時也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

出於好奇,行家追查了長城國瑞在中證協發佈的往期年報,發現還不止於此。2022年報和2021年報,在同一地方出現筆誤。

由於中證協下載的2020年報顯示“文件已損壞”,行家查看了長城國瑞官網,發現2019年和2020年報格式均爲“舊版”,且同一位置未見筆誤。

這麼說,帶着同一“筆誤”的年報,對外展示已是第三個年頭。由於長城國瑞三期年報均表示,“在日常信息披露工作中,誠實守信,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公司相關信息”。在此期間,長城國瑞證券是否曾經收到過反饋意見,行家不得而知。

正值本命之年

說來,長城國瑞證券可以說是行業中最爲老牌的券商之一。正如行家在《盤點券商本命年》一文中的統計,其前身廈門證券於1988年6月獲批,同年7月16日成立。

2014年,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長城)增資入股,成爲持股67%的控股股東,並在2015年初更名爲長城國瑞證券。目前,長城國瑞還有兩家股東——德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4月更名爲北京新羅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新羅頓),持股28.01%;深圳市新世界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新世界集團)持股4.99%。

據企查查收錄的數據,長城國瑞2014年至今的業績有着多次起落。2023年的營業收入有所回升,淨利潤更是由負轉正。在本命之年,長城國瑞是否能有更好的表現呢?

淨利由負轉正

爲了解更多情況,行家手動整理了長城國瑞合併利潤表。

數據顯示,2023年營業收入3.40億元,同比增長23.97%;歸母淨利潤1.05億元,2022年同期爲-1.32億元。信用業務可謂“重中之重”,利息淨收入爲1.54億元,同比下降4.52%。經紀業務收入0.72億元,同比下降19.26%。資管業務收入0.52億元,同比飆升267.60%。投行業務攬收0.21億元,同比下降15.18%。自營業務變數較大,2022年爲-0.43億元,2023年爲0.14億元。

再看營業支出數據:2023年爲2.60億元,同比銳減41.75%。變動最大的項目爲信用減值損失,2022年爲1.26億元,2023年爲-0.42億元。除此之外,營業外收入爲51萬元,同比增幅達489.15%;營業外支出爲568萬元,同比下降74.44%。

薪酬差距縮小

工商信息顯示,2019年11月硃紅衛變更爲董事長,2022年1月總經理變更爲李鵬。本屆“將帥搭配”已有兩年多,期間長城國瑞的業績出現了觸底反彈,但尚未恢復到2021年水平。

與此同時,長城國瑞證券的高管薪酬卻有不同的表現。2023年,8名高管人員年度薪酬總額合計726.03萬元,遞延薪酬146.7萬元,非現金薪酬20.57萬元。平均每位高管薪酬90.75萬元,同比下降3.42%。

“三張表”數據顯示,長城國瑞2023年薪酬總額爲1.60億元,同比下降7.09%。期間員工數量由589名降至543名。以期末人員計算,人均薪酬由29.28萬元增至29.51萬元,同比增長了0.78%。此消彼長,長城國瑞的薪酬差距呈現縮小態勢。

大額涉訴事項

然而,財務報表在附註部分中,出現了這樣一段“或有事項”:

WHAT?三起應訴的勞動仲裁案,合計477萬元。平均每起金額爲159萬元,相當於2023年人均薪酬的五倍多。如此高額的討薪,究竟這是什麼情況?

更讓人費解的,還是29起“內容不詳”的“存續訴訟追償案件”,涉案標的金額83.58億元(!)。這一數值超過長城國瑞最近十年的營業收入之和,卻未見任何公開信息。

那麼,長城國瑞證券究竟是向誰討賬,又爲何會成爲存續案件?

要知道,其股東方可是擅長處置“不良資產”的AMC。難道長城國瑞證券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爲“接盤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