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朝陽發佈人工智能賦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探索智能技術工具與課堂教學融合實踐

八十中高二學生莽舒晗展示了自己參與研發的“多自由度可伸縮無線同步全掌仿生學結構”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將給教育領域帶來哪些改變?昨天,朝陽區發佈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朝陽區將圍繞“減負、增效、提質”,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師、課堂、學生、學校和管理,實施“十項任務”,推進“十大教育應用場景”,助力教師精準教研和高效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多樣化發展。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至2026年,朝陽區將深度實施“賦能教師 數字素養提升工程”“賦能課堂 精準教學實踐工程”“賦能學生 高階思維培養工程”“賦能學校 校家共育幸福工程”“賦能管理 智慧大腦建設工程”五大工程。同時,啓動“啓動專項增素養”“依託技術減負擔”等十項任務建設。

在賦能教師方面,將全面啓動全區基礎教育幹部教師“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實訓,提升教師“人工智能+”數字素養和技能。賦能課堂方面,將探索智能技術工具與課堂教學融合實踐,呈現全方位、多維度的課堂教學評價結果。賦能學生方面,將深化智能作業實驗改革,試點研發學生學科知識水平診斷及學習支持系統,準確識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難點,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和教學策略。賦能學校方面,將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學生健康成長諮詢體系,助力家校溝通。賦能管理方面,將建設朝陽區教育智慧大腦,貫通各類數據匯聚共享;建立朝陽區教育系統師資匹配線上供需平臺,進一步盤活教師資源。

同時,在此次發佈會上,朝陽區還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十大應用場景,包括數字課後服務、學生個性化作業、數字實驗實訓、創新人才培養、教師智能備課、智慧課堂教學、教師智能教研、優化配置師資、精準教育治理、校家協同共育等,把人工智能技術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全環節。朝陽區將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爲目標,積極開放教育場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解決師生、家校難點痛點問題,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多樣化需求,助力教師精準教研和高效課堂教學,形成朝陽特色的AI教育新樣態。

近年來,朝陽區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挑戰,堅持先行先試,不斷開闢教育數字化新賽道,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在人工智能賦能作業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雙師課後服務、作文批閱與指導等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北京市第八十中學被教育部認定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朝陽區4所學校入選首批北京市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學校。昨天,來自北京八十中的多名學生展示了各自在AI智能方面的探索實踐,北京八十中高二學生莽舒晗展示了自己參與研發的“多自由度可伸縮無線同步全掌仿生學結構”,同樣就讀高二的韓欣昱展示了自己參與研發的“可進行體姿糾正的雪橇推進器”,此外,還有縱橫天下機器人、唱京劇機器人等多款機器人產品進行了現場演示。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