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質量報

觀象臺

爲電動自行車安全裝上標準“防護鎖”□ 胡立彪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起草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3854—2024)《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範》(以下簡稱《技術規範》),由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佈,將於2024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技術規範》通過規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過程,將有效提升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的本質安全水平,減少使用過程中火災等安全事故發生率,保障消費者人身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快速增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截至去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接近4億輛。隨着保有量的增長,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之前,全國每年平均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而在2019年之後,因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事故大幅增長,到去年增長到2.1萬起。

短短几年,因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事故數量成倍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車用電池存在問題。應急管理部調查發現,80%以上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是由電池故障引起。電池設計不合理、非法改裝、不規範充電、線路損壞或老化等,都會增加火災風險隱患。

我國電動自行車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作爲新興產業,其之所以能迅猛發展,蓄電池的壽命和容量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早期,電動自行車蓄電池以鉛酸電池爲主,這種電池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便宜,性能也比較安全穩定。最近幾年,鋰離子電池逐漸成爲電動自行車主流動力選擇。這主要是因爲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輕、充電時間短等優勢,但其缺點是安全性相對較低,當受到擠壓、碰撞、短路或存在設計缺陷時,易導致正常充電中電池安全防護失效而熱失控着火。

事實上,鋰離子電池一直存在熱失控風險,但正規大企業的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從目前火災事故案件分析可以發現,正規廠家的產品極少出問題,發生火災的多是小企業生產的產品以及“三無”產品。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鋰電池行業排名前9的企業,供貨量約佔市場總量的40%,後面100多家中小型企業的供貨量佔到30%,其餘30%出自小作坊。小作坊技術水平有限,其所謂“生產”多是對舊電池進行翻新改裝,這些電池的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電池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顯示,電動自行車電池抽查不合格率爲22%。這個結果令人擔憂。

電動自行車用鋰電池產品合格率不高,市場存在一些亂象,與該行業缺失標準規範直接相關。長期以來,電動自行車用電池企業進行生產,遵循的是國家推薦性標準或企業自己的標準。若缺少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規範,企業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會優先考慮成本和利潤,降低對產品安全性的要求。比如,有意減少電池的安全防護措施,電池安全管理系統簡單化,未設置充滿電即停功能等。

在這種背景下,《技術規範》可以說是應時而生。該標準最大亮點在於,從頂層制度設計上填補了電池安全質量監管的技術依據空白,猶如爲電動自行車安全裝上了一把標準“防護鎖”。這會加快地方相關監管法規、政策性文件的制定進程,不僅契合民間期待,能從源頭上全面提升電動自行車電池質量水平,降低起火風險,築牢電動車安全防線,也能促進行業發展規範和轉型升級,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淘汰技術水平較低的小作坊,讓電動車電池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從而促進電動自行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標準規範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強化協作配合,加強對生產銷售企業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確保消費者使用電動自行車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