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本报记者 徐慕旗

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测试技术研究室,记者见到了“95后”研发人员张伊晗。“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研发的系统模拟太空环境,对卫星各项性能进行测试。” 张伊晗说。

入职长光卫星短短一年多时间,张伊晗已经成为测试技术研究室的骨干力量。

2022年,张伊晗以优异的成绩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毕业,入职长光卫星。“从公司发展前景到内外部环境,长光卫星都对我有很大吸引力。” 张伊晗说。

从汽车工程到卫星研发,专业上能精准衔接吗?对于记者的疑问,张伊晗解释道:“虽然部分基础知识可以通用,但汽车工程和卫星研发在技术路径上有很大差异。公司很重视对新员工的培养,以老员工作为导师对我们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的机制让我快速适应了角色转换,掌握了岗位技能。而且公司每年都组织专业培训,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非常有利于个人成长。”

据介绍,2023年,张伊晗凭借对卫星测试系统进行创新性改进,获得长光卫星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我是河北人,在长春读书7年,和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加入长光卫星后,公司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的待遇都很优厚,让我觉得很温暖。”张伊晗说。

今年是卫星运管研究室研发人员孙冰在长光卫星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对于入职后的成长和进步,她有着更深的感触。

2019年,孙冰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怀揣航天梦,她把简历投递给了长光卫星。

记者在孙冰的工位上看到,她的电脑屏幕上罗列着各种数据,墙壁上张贴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我主要负责全球一张图项目的卫星调度管理、全国多期数据采集以及其他编程项目的保障工作。”孙冰说。那些看似冰冷抽象的数据,连缀成“吉林一号”卫星翱翔太空的轨迹。它们在50万米高空俯瞰地球的清晰影像,也承载着孙冰的理想。

长光卫星积极鼓励员工创新。入职第一年,孙冰就在老员工的指导下,立足岗位工作着手创新研发,并顺利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实际场景中。

从向往航天事业到加入航天事业,孙冰觉得很自豪:“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春人。加入长光卫星,让我有机会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家乡,为国家商业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在长光卫星,像张伊晗和孙冰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受益于企业各种成长机制和福利待遇,而且享受到政府部门日益完善的人才政策和专项补贴,在吉林这片沃土上尽情施展才华和抱负。

身披“星光”,太空逐梦。这些年轻人把个人成长汇入蓬勃的时代脉动,阔步行走在全省科技创新的浩荡春风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