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本報記者 徐慕旗

在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測試技術研究室,記者見到了“95後”研發人員張伊晗。“我們正在通過自己研發的系統模擬太空環境,對衛星各項性能進行測試。” 張伊晗說。

入職長光衛星短短一年多時間,張伊晗已經成爲測試技術研究室的骨幹力量。

2022年,張伊晗以優異的成績從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畢業,入職長光衛星。“從公司發展前景到內外部環境,長光衛星都對我有很大吸引力。” 張伊晗說。

從汽車工程到衛星研發,專業上能精準銜接嗎?對於記者的疑問,張伊晗解釋道:“雖然部分基礎知識可以通用,但汽車工程和衛星研發在技術路徑上有很大差異。公司很重視對新員工的培養,以老員工作爲導師對我們進行一對一指導,這樣的機制讓我快速適應了角色轉換,掌握了崗位技能。而且公司每年都組織專業培訓,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非常有利於個人成長。”

據介紹,2023年,張伊晗憑藉對衛星測試系統進行創新性改進,獲得長光衛星科技創新大賽金獎。

“我是河北人,在長春讀書7年,和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加入長光衛星後,公司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的待遇都很優厚,讓我覺得很溫暖。”張伊晗說。

今年是衛星運管研究室研發人員孫冰在長光衛星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對於入職後的成長和進步,她有着更深的感觸。

2019年,孫冰從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畢業。懷揣航天夢,她把簡歷投遞給了長光衛星。

記者在孫冰的工位上看到,她的電腦屏幕上羅列着各種數據,牆壁上張貼着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

“我主要負責全球一張圖項目的衛星調度管理、全國多期數據採集以及其他編程項目的保障工作。”孫冰說。那些看似冰冷抽象的數據,連綴成“吉林一號”衛星翱翔太空的軌跡。它們在50萬米高空俯瞰地球的清晰影像,也承載着孫冰的理想。

長光衛星積極鼓勵員工創新。入職第一年,孫冰就在老員工的指導下,立足崗位工作着手創新研發,並順利獲得了1項發明專利授權,目前已經被應用在實際場景中。

從嚮往航天事業到加入航天事業,孫冰覺得很自豪:“我是土生土長的長春人。加入長光衛星,讓我有機會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家鄉,爲國家商業航天事業盡一份力。”

在長光衛星,像張伊晗和孫冰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不僅受益於企業各種成長機制和福利待遇,而且享受到政府部門日益完善的人才政策和專項補貼,在吉林這片沃土上盡情施展才華和抱負。

身披“星光”,太空逐夢。這些年輕人把個人成長匯入蓬勃的時代脈動,闊步行走在全省科技創新的浩蕩春風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