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县人。海瑞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参加广东省举人考试,一篇《平黎策》,考中举人。此时,他三十六岁,可谓中年得志。海瑞在家等待候选,但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嘉靖三十三年 (1554)1月,吏部喜报送到家,海瑞被派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今南平市延平区)当教谕,开始他仕途生涯的第一站。

春暖花开的时节,海瑞告别父老乡亲,离开琼山,从水路到陆驿,千里迢迢,走马上任,到了延平古城。一座《理学名邦》的牌坊映入海瑞的眼帘,引起他对闽学圣地的感动和敬意。

海瑞带着吏部的任命书,先到东门大县岭的巅峰——南平县衙门,谒见了知县葛山、训导麦时茂、县丞沈伯甫、典史何坛,他们对海瑞的到任表示欢迎。教谕虽然在县里是第二把手,但不住在衙门内,在县学设有教谕署。南平县学地处西门外虎头山麓,前临九峰、襟带双流,是一座传承延平四贤的学府。

随后,海瑞来到教谕署的官舍。

入乡随俗,海瑞上任头一件事,便是先到城隍庙告神。这是古代每位官员履职之前必须遵守的礼仪。城隍庙是主管城市的监察之神。海瑞宣誓:皇上将南平一县三万户子弟的教育交给我,责任重大。县者,国之分,国者,县之合也。一县治,则国亦治。一县乱,则国亦乱。官之至难者,令也。我一定人法兼资,以靖南平乡士。

晨钟暮鼓,是延平城内府县官吏、儒学师生、平民百姓生活起居的报时信号。夜幕来临,鼓楼咚、咚、咚的鼓声敲响了。海瑞卧室的油灯也亮了,开始夜读四贤传。

他桌上摆着一大叠的线装本《南平县志》,先阅读县志的目录,沿革、山川、风俗、城池、桥渡、古绩……他又抽取了人物志中的四贤传。

杨时传。“其学自立雪程门,载道而南。一传罗从彦,再传而李侗,又再传而朱熹,理学大明,有功往圣,其源委脉。皆出于杨时。百里而近,师弟亲承,四贤一脉”。海瑞一目了然,四个先贤展现在他面前。海瑞提起笔,写了心得:“程门立雪、千古名典、尊师重教,任重道远也。”

罗从彦传。“学者读书之法。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罗从彦又说,“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比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故内有林甫之奸,则外必有禄山之乱;内有卢杞之奸,则外必有朱泚之叛”。这段话海瑞作了笔记,很受启发。

李侗传。“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缺一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海瑞写了评语,教不严,师之惰,称赞李侗“如椽笔下”。

朱熹传。海瑞对朱熹的理学十分了解。他十载寒窗,读的便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海瑞没有细读朱熹传。却选读了朱熹的一篇《祭李侗先生文》,“从学十年,诱掖谆至,春山朝荣,秋堂夜空。讣音夕至,失声长号,泪落悬泉”。祭文句句扣动海瑞的心扉,当读到“伏哭柩前”四个字,海瑞控制不住心中的感动,低下头沉默、沉思,扪心自问,此等师生恩情,人世间还有吗?教谕!教谕……

刘光舟:延平人,1933年出生于福州仓前山德可庐。作家、民间文艺家、楹联艺术家。曾任南平市文联常务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文史散文集《延平三千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