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北日報

海瑞(1514-1587),字汝賢,號剛峯,廣東瓊山縣人。海瑞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參加廣東省舉人考試,一篇《平黎策》,考中舉人。此時,他三十六歲,可謂中年得志。海瑞在家等待候選,但這一等,就是好幾年。

嘉靖三十三年 (1554)1月,吏部喜報送到家,海瑞被派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今南平市延平區)當教諭,開始他仕途生涯的第一站。

春暖花開的時節,海瑞告別父老鄉親,離開瓊山,從水路到陸驛,千里迢迢,走馬上任,到了延平古城。一座《理學名邦》的牌坊映入海瑞的眼簾,引起他對閩學聖地的感動和敬意。

海瑞帶着吏部的任命書,先到東門大縣嶺的巔峯——南平縣衙門,謁見了知縣葛山、訓導麥時茂、縣丞沈伯甫、典史何壇,他們對海瑞的到任表示歡迎。教諭雖然在縣裏是第二把手,但不住在衙門內,在縣學設有教諭署。南平縣學地處西門外虎頭山麓,前臨九峯、襟帶雙流,是一座傳承延平四賢的學府。

隨後,海瑞來到教諭署的官舍。

入鄉隨俗,海瑞上任頭一件事,便是先到城隍廟告神。這是古代每位官員履職之前必須遵守的禮儀。城隍廟是主管城市的監察之神。海瑞宣誓:皇上將南平一縣三萬戶子弟的教育交給我,責任重大。縣者,國之分,國者,縣之合也。一縣治,則國亦治。一縣亂,則國亦亂。官之至難者,令也。我一定人法兼資,以靖南平鄉士。

晨鐘暮鼓,是延平城內府縣官吏、儒學師生、平民百姓生活起居的報時信號。夜幕來臨,鼓樓咚、咚、咚的鼓聲敲響了。海瑞臥室的油燈也亮了,開始夜讀四賢傳。

他桌上擺着一大疊的線裝本《南平縣誌》,先閱讀縣誌的目錄,沿革、山川、風俗、城池、橋渡、古績……他又抽取了人物誌中的四賢傳。

楊時傳。“其學自立雪程門,載道而南。一傳羅從彥,再傳而李侗,又再傳而朱熹,理學大明,有功往聖,其源委脈。皆出於楊時。百里而近,師弟親承,四賢一脈”。海瑞一目瞭然,四個先賢展現在他面前。海瑞提起筆,寫了心得:“程門立雪、千古名典、尊師重教,任重道遠也。”

羅從彥傳。“學者讀書之法。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羅從彥又說,“天下之變,不起於四方,而起於朝廷。比如人之傷氣,則寒暑易侵。木之傷心,則風雨易折。故內有林甫之奸,則外必有祿山之亂;內有盧杞之奸,則外必有朱泚之叛”。這段話海瑞作了筆記,很受啓發。

李侗傳。“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師教之,君治之,缺一則本不立,古之聖賢莫不有師”。海瑞寫了評語,教不嚴,師之惰,稱讚李侗“如椽筆下”。

朱熹傳。海瑞對朱熹的理學十分了解。他十載寒窗,讀的便是朱熹的《四書集註》。海瑞沒有細讀朱熹傳。卻選讀了朱熹的一篇《祭李侗先生文》,“從學十年,誘掖諄至,春山朝榮,秋堂夜空。訃音夕至,失聲長號,淚落懸泉”。祭文句句扣動海瑞的心扉,當讀到“伏哭柩前”四個字,海瑞控制不住心中的感動,低下頭沉默、沉思,捫心自問,此等師生恩情,人世間還有嗎?教諭!教諭……

劉光舟:延平人,1933年出生於福州倉前山德可廬。作家、民間文藝家、楹聯藝術家。曾任南平市文聯常務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著有文史散文集《延平三千年》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