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順日報

我市加快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系列報道之五——

“超級充電寶”助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中核紫雲儲能電站儲能電池倉

□本報記者 李鎧 蔣天瑜 文/圖

初夏清晨,走進紫雲自治縣貓營鎮的大山深處,一排排形似集裝箱的白色儲能電池倉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亮眼。伴隨着機器的嗡嗡作響,電池倉靜靜地等候用電高峯的到來,蓄“能”待發。

在用電低谷時將電力儲存起來,等到用電高峯再釋放。在安順,近似於“超級充電寶”的儲能項目,正以削峯填谷的方式,助力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充放”自如 爲電網提供調峯服務

“我們一個電池倉可儲電1.72兆瓦時,118個電池倉每天只需充電2小時就可以儲電38萬度左右,可輸送大約36萬度電到南方電網,再由電網輻射到各個地區,可保證7萬戶人家同時供電。”中核紫雲200MW/400MWh獨立共享儲能電站檢修員黃海洋說,在用電高峯時,電站會根據電網調度指令啓動機組,保障電力供應、維護電網平衡。

因具備調頻調相和“充放”自如等功能特徵,儲能項目又被視爲電網安全運行的“穩定器”“調節器”,在多種應用場景下投入使用。

作爲貴州省首座集中式、數字智能化、規模最大的儲能電站,中核紫雲200MW/400MWh獨立共享儲能電站源源不斷地吸收着來自火花農業光伏電站、後窯麻園光伏電站及紫雲變電站輸入的電流。據瞭解,該儲能電站每天會在用電低谷時段——下午13時至17時進行充電,在用電高峯時段——晚上18時至21時進行放電,通過合理的收集利用,使間歇性、低密度的電能得以更廣泛、更有效地使用。

“我們的儲能系統具有能量存儲、快速響應、精確功率跟蹤等特性,儲能電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地區電網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問題,進一步優化了當地能源結構,保障了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同時讓我們面對極端事件時候可以更加快速有效應對。”黃海洋表示,電站儲能區由30個儲能單元組成,通過集裝箱一體化設計,實現2臺20尺磷酸鐵鋰電池集裝箱和1臺儲能變流升壓一體艙構建每個3.44MW/6.88MWh儲能單元,佔地面積小且儲存電量大,爲項目安全穩定運行、高效充放電轉換提供有力保障。

針對安全問題,電站採用“三級消防+三級防爆+多重絕緣”安全設計,有效保障了系統的長期安全儲能。同時爲了更加智能化的管理,該電站引進科華數能S3液冷儲能系統,該系統深度融合了電力電子技術、數字化技術和智能簇級控制器技術,採用智能溫控、智能3D雲圖等技術,讓操作人員只需要在中控室便可對一切運營情況瞭如指掌。“我們所有的運行數據都能在數字系統裏進行智能監測。每天的設備檢測、數據覈對,包括充電放電都只需要動動手指便可在電腦中完成,高效又便捷。”黃海洋說。

爲進一步平衡發電與用電“曲線”,儲能技術如今已成爲安順大力推進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的新亮點,備受關注。中核紫雲200MW/400MWh獨立共享儲能電站的建成對構建安順新型能源體系起到積極作用。未來,中核集團還將繼續發揮好儲能“頂峯”作用,保障能源電力安全供應;發揮好儲能“調峯”作用,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同時繼續推動儲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打造更多儲能應用場景,創造更多儲能價值。

(下轉4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