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運城日報

“加減乘除”美了鄉村

——垣曲縣皋落鄉整治人居環境小記

見習記者 楊濤安 通訊員 範雪靜

人居環境整治作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是建設和美鄉村的必然要求。今年以來,垣曲縣皋落鄉黨委、政府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護相結合,巧用“加減乘除”,切實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聚焦重點、攻堅難點、突破堵點,讓鄉村更美、環境更優、百姓更舒心。

突出黨建引領,組織力量用“加法”。抓住每月主題黨日的契機,匯聚黨員幹部,形成整治合力,對村主幹道路及沿線衛生死角等進行全方位清理;抓好日常維護,充分發揮保潔員、網格員、護林員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對轄區內山、林、河、田進行重點維護,保證常新常淨;充分發動羣衆,以每家每戶爲中心向外延伸10米,羣衆每天保持自家房前屋後10米範圍內衛生整潔;呼籲羣衆積極參與村級環境衛生大整治,將無數個“乾淨家園圈”匯成“生態大村圈”。

建立問題清單,問題存量用“減法”。注重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以生活垃圾、斷壁殘垣、溝渠灣塘、連村路等爲整治核心,採用“機械+人力”的方式,進行“起底式”清理,堅決消除盲點死角,出動機械50餘次,清理垃圾150餘處200餘噸。採取門前“五包”“路長制”等常態化管理維護機制,推動治理成果長效化。注重督查整改,8名綜合執法隊隊員定期入村督查指導,建立問題清單,逐村驗收,問題立查立改、逐個銷號。

統籌內外兼修,工作成效用“乘法”。環境美起來,提了“顏值”、抬了“氣質”,來遊覽的人便多了。嶺回村、皋落村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作爲串起鄉村振興建設的橋樑,以人居環境整治爲突破口,實現水域治理、森林村莊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齊頭並進,多環聯動,全方位一體打造潔淨人居環境。堅持以“面子”帶動“裏子”,嶺回村通過改土房爲窯洞、變荒坡爲遊樂場,連續舉辦5屆桃花節,形成了“春有桃花、夏有窯洞、秋有采摘、冬有滑雪”的四季文旅格局;燈火闌珊的兩公里皋落古街、獨具特色的東山村庭院燒烤、流水潺潺的倚亳村河邊露營等旅遊業態,引得遊客紛至沓來。

重建鄉風文明,並用“除法”“加法”。以行動示範、思想引導爲主,通過村級喇叭廣播、張貼橫幅、入戶宣傳、宣傳車流動宣傳等方式,引導羣衆破除亂堆亂放亂扔陋習,形成人人愛護環境衛生的局面。將“衛生健康”“文明新風”列爲星級文明戶的創評標準,以量化指標激發“追星”熱潮;建立“積分超市”“道德銀行”,參與一次環境衛生整治加2分—5分,“五星級文明戶”加10分,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

如今,皋落鄉形成了家家爭創“美麗庭院”,“人人愛衛生、戶戶比清潔”的良好氛圍,“全民參與、閉環管理、全域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格局已經形成。嶺回村、皋落村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榮譽,“外在美”轉化爲“內在美”,“形象美”孕育出“發展美”。鄉間小道乾淨整潔、農家庭院清爽宜居、文旅產業欣欣向榮的皋落鄉,正在成爲願景中的和美鄉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