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泉日報

【強信心 抓落實——十大戰略進行時】

小田變大田 碎田變整田 糧田變良田

盂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讓農業豐產增收更有底氣

本報訊 5月初,盂縣春播接近尾聲。在盂縣東梁鄉岑峯村,雖然玉米種子已經種下,但是田間卻仍是忙碌的景象:幾臺挖掘機在田間平整出道路,準備硬化成機耕路;大型車輛運來土壤填平溝壑,讓過去小而散的“巴掌田”經過整合形成連片耕地。

岑峯村“糧田”變“良田”,得益於盂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去年收秋後,岑峯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式啓動,1300多畝地通過客土回填、增厚保墒打造成高標準農田,成爲承載村民希望的增收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等銜接佈局,做到新增與改造並重、數量和質量並重、建設與管護並重,產能提升和綠色發展相協調,全力保障糧食安全。撂荒地變“淘金田”,坡耕地變“高產田”,“三跑田”變“三保田”……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作爲產糧大縣,盂縣從2019年開始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1.78萬畝,建設面積、質量均走在全市前列。去年,盂縣在西煙鎮、西潘鄉、東梁鄉等9個鄉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共計3.26萬畝。通過田塊整治、農田地力提升、田間道路硬化、灌溉排水等配套設施建設,盂縣讓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糧田變良田,讓農業豐產增收更有底氣。

西煙鎮是盂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區域之一。去年,西煙鎮南社村建設了3500畝高標準農田。不但耕地連片了、土層厚了,而且田間機耕路也更方便農機通行了。“高標準農田能讓土地增產、農民增收,我們希望把自己的耕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南社村村民趙晉軍說。

西潘鄉李莊村的土地地塊小、不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大型機械將小塊地改造成大塊地,原本647畝分散的土地變成700多畝適宜大型農機耕作的良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強了糧食生產和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形成“田成方、路相通、地平整”的現代農業種植格局。

按照測算,高標準農田種植玉米,每畝平均可增產50至100公斤。在東梁鄉,不少農民已經感受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2021年,小湖村村民劉二寶家有6畝耕地被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範圍。平整田塊、改良土壤、施用有機肥,經過兩年的種植,“生地”變成了“熟地”,玉米產量更高了。

高標準農田建設方便了農機作業。盂縣順澤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託管土地多、大型農機多。隨着西煙鎮高標準農田面積越來越大,農機合作社的活兒越來越好乾。合作社負責人田春元說:“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後,我們鎮的土地畝產更高、更適宜機耕。”

建設高標準農田不僅能讓農民受益,更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今年,盂縣還計劃在西煙、上社、牛村、西潘等鄉鎮建設高標準農田3.37萬畝,並將其與實施農業“特”“優”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持續發揮高標準農田的帶動作用。(侯節 韓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