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無錫日報

極電光能在鈣鈦礦組件效率、穩定性等核心性能指標上持續取得領先性突破

聚力技術創新,讓新質生產力更“綠”

日前,經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認證,位於錫山區的極電光能有限公司在810平方釐米鈣鈦礦光伏組件上實現了20.7%的穩態效率,再次刷新大尺寸鈣鈦礦組件穩態效率的世界紀錄。光伏行業是新能源的“黃金賽道”,作爲當前鈣鈦礦產業化技術升級迭代的主力源頭之一,極電光能在鈣鈦礦組件效率、穩定性等核心性能指標上持續取得領先性突破,組件效率頻頻打破世界紀錄。今年2月,企業獲評“2023年無錫市二十佳新銳企業”。“去年4月,我們率先啓動全球首條1GW鈣鈦礦組件生產線建設,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建成投產。”極電光能聯合創始人、CTO邵君說。

當前,有着第三代光伏電池技術之稱的鈣鈦礦電池,被不少擁躉視作光伏的“明日之星”——更高的單結理論轉化效率、更低的發電成本、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更低的碳足跡,足以具備強大的吸引力。“鈣鈦礦是一項全新的技術,鈣鈦礦單結組件也是一切鈣鈦礦產品形態的基礎,要想實現鈣鈦礦產品的商業應用,首先要實現鈣鈦礦單結組件的商業化。”邵君介紹,鈣鈦礦產業化需要解決大面積製備下的高效率和高穩定性兩大問題,在這方面極電光能有着自己獨創的量產技術體系——“極創+”整體解決方案。以提高鈣鈦礦電池效率和穩定性爲例,極電光能通過獨有的鈍化劑和原位緩衝層技術,有效抑制了鈣鈦礦內部和界面缺陷的形成,改善了能帶匹配。極電光能還開創性地用“原位固膜”規避了常規一步溶液法的工藝缺陷,可實現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的面積連續放大。經過近三年從實驗室到中試產線對技術工藝的論證、打磨與優化,“極創+”技術體系日趨成熟,關鍵性能指標均取得持續性的提升。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讓鈣鈦礦技術走出實驗室的過程並不容易。”邵君表示,學界對於這一技術的研究論文不少,理論水平很高,但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需要經過技術轉化的過程,實現這個轉化需要團隊具有豐富的產業化經驗。今年1月,鈣鈦礦領域頂級科學家M. K. Nazeeruddin院士正式全職加入極電光能,擔任極電光能首席科學家。極電光能在院士領軍的同時,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目前該企業擁有上百人的研發團隊,碩博佔比超55%,累計核心專利申請超350個,其中發明專利佔比超70%,還擁有4500平方米的研發創新中心及150MW全球規模最大的鈣鈦礦產線。(下轉第2版)

聚力技術創新,讓新質生產力更“綠”

(上接第1版)此外,企業從實驗室、小試線、中試線再到量產線還有4個研發與產業化平臺,沿着“幾十平方釐米—幾百平方釐米—2至3平方米”的路線進行尺寸放大,以技術創新驅動行業發展,努力打造光伏行業新質生產力。

“即將面世的GW級產線上,我們的目標是實現2.8平方米組件轉換效率於2024年底達到18%,2025年底達21%。”邵君說,未來,極電光能將繼續打磨與優化技術工藝,持續提升組件效率及穩定性,全面提升產品力。同時,企業還將加強光伏BIPV應用生態鏈的研究,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建築節能降碳產業鏈,賦能企業提速發展。

(張子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