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想再討論趙括了,談爛了,沒多大意思。直到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先來個煩得很的老生常談,該列的數據還得列。

長平之戰,趙國損兵45萬。那秦軍損失多少呢?《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給出了答案: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長平之戰

關於這個秦卒死過半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秦國總兵力損失一半,還有一種是指參加長平之戰的秦軍損失一半。我覺得前者比較扯,那趙括實際上是勝利者啊。採用後者,秦軍的參戰人數爲50-60萬,意味着傷亡要高達二三十萬人。具體數字那個五萬、十萬的誤差就不去爭了,在本文裏屬於細枝末節的東西。

殺敵四十五萬,自己損失二三十萬,貌似很合理。但這個合理是建立在現代人對軍事的認知上,放在古代軍事裏是難以想象的。純粹的冷兵器搏鬥想殺死一個敵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那個時期真正死於正面作戰的士兵非常少。

趙括

同樣的,那個時期軍隊的勝利是什麼?不是像近現代戰爭那樣,傷亡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一方把另一方消滅殆盡纔算勝利。只要把對面擊潰,無法再重新組織起來,就是勝利。所以,絕大部分傷亡其實是發生在一方戰敗後的潰散。尤其是騎兵普遍投入使用後,輸的那方跑都跑不掉。

這個時候,我們來對比一下古代西方歷史上的幾次大型戰役。

最知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徹底擊敗波斯帝國的高價米拉戰役。在今天的說法裏,波斯帝國最少也陣亡了四萬人,而亞歷山大的傷亡最高也不過1000人。

亞歷山大大帝

再比如說,漢尼拔和西庇阿(Africanus)的最終決戰——扎馬會戰。打的老西庇阿重傷,羅馬死兩個執政官的戰神漢尼拔損失高達四萬人(死兩萬,被俘兩萬),而西庇阿才損失1500人(另一說爲2500)。

最後再說一個,彼得那會戰。前期保盧斯的羅馬軍隊戰事不利,都給趕到山坡上去了。佩爾修斯的馬其頓方陣攻山,方陣出現空洞被反推。馬其頓死兩萬,被俘六千,而羅馬軍隊大多是受傷,陣亡僅一百多人(怎麼感覺有點假,是不是非正規軍就不算人?)。

所以以前有一句非常尷尬的話,國人以古代幾十萬上百萬大軍爲榮,而西方歷史上的精銳部隊時不時就從正面來個以少擊多。

秦軍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古代戰爭裏,勝利一方和戰敗一方的傷亡比會非常懸殊。取箇中間數,算秦軍死亡25萬,那麼和趙國的損失比例也不到1:2。但要注意到一點,趙國的45萬傷亡裏有相當一部分是戰敗後被坑殺的,秦軍和趙軍的戰損比實際上會更高。

綜上,你說白起牛不牛。打贏了都是小問題,能夠在冷兵器時代頂着百分之五十的傷亡繼續作戰,堪比近代軍隊。而趙括就更厲害了,部隊被攔腰切斷、被包圍、被切斷補給,照樣能作戰,還能重創帝君。如此組織能力,放眼整個古代還有誰?還有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