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蔚

“低軌衛星打開商業航天市場空間,火箭發射端作爲運力保證是打開星辰大海的‘鑰匙’。”海通證券分析師張恆晅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運載火箭發射技術不斷發展,但火箭運載能力相對薄弱,提升火箭發射運力勢在必行。液體火箭具備大批量發射優勢,液氧甲烷路線有望彎道超車。

太空是龐大的資源寶庫,具有多方面重要意義。隨着我國建設衛星互聯網的步伐不斷加快,商業航天賽道迎來發展機遇。2024年,商業航天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商業航天萬億級的市場如同廣袤的太空,正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和資本入局。

自2015年吹響發展商業航天的號角以來,相關領域融資額迅速增長。張恆晅表示,2011年至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341起,披露融資額達243.1億元。從獲融資的項目類型來看,火箭和衛星發射研發是2021年的融資熱門項目。

在張恆晅看來,火箭發射行業爲下游應用場景提供運載支持。商業航天的興起衍生出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太空採礦、深空探索、太空清理等全新應用方向。下游廣泛的應用場景能夠促進商業航天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進一步帶動火箭發射端技術進步。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官網及各公司官方微信公衆號,中國已正式向ITU 申報了以“GW”爲代號的低軌衛星星座。星座計劃離不開大運力、低成本的火箭發射服務,對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發射效率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

“國內運載火箭發射技術不斷突破,但火箭運載能力還相對薄弱。國內火箭行業發射需求強勁,但供給不足,火箭運力缺口較大,提升運力是關鍵。”張恆晅表示。

運載火箭主發動機是運載火箭的核心部件。張恆晅認爲,液體火箭比衝高、可多次啓動,這是解決載荷不足、成本過高等問題的關鍵。比衝越高,意味着火箭在推進劑一定的情況下可以攜帶更多載荷;推力可調和多次啓動能力則可以根據需要對推力時間曲線進行調控,實現飛行彈道重複。隨着航天技術發展,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當下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是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可重複使用。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興起使得雙低溫、積碳少的液氧甲烷發動機得到極大重視。張恆晅表示,在液氧甲烷發動機方面,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相關關鍵技術研究,獲得了點火、燃燒、熱、流阻特性等基礎數據,爲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基礎。近年來,隨着低成本商業航天發展,多型10噸級和80噸級開式循環液氧甲烷發動機相繼完成了整機熱試。面向未來大規模空間開發需求,我國也開展了200噸級高性能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

從資金來源來看,商業運載火箭行業融資總額可觀。據張恆晅統計,2020年藍箭航天完成了12億元C+輪融資,最新一輪投資爲2022年進行的D+輪融資,融資額未披露,投資方有明勢資本、建銀國際等,這是藍箭航天成立以來的第13輪融資。

2023年10月,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該輪融資將用於首飛成功的天龍二號中型液體火箭批量化生產,以及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與發動機研製和首飛,可回收複用技術的攻關試驗,天龍三號專用發射工位建設、批產能力建設和人才團隊的完善。該輪融資是天兵科技第12輪融資。天兵科技成立4年以來,累計獲得資金支持達30億元。

張恆晅表示,火箭發射業務是世界科技和高端裝備製造競爭的重要領域,具有資金和技術高度密集、產業附加值高等特點,資本湧入可以爲火箭產品的研製提供充足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