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是護士,也是母親

讓愛與奉獻一起綻放

有一種愛,任勞任怨;有一種愛,堅持勇敢。這種愛,是護士對患者的愛,也是母親對孩子的愛。

2024年5月12日是第113個國際護士節,也是母親節。這兩個節日在同一天相遇,這一天便有了雙重意義。她們是患者的依靠,也是孩子的天使。護士節“邂逅”母親節,讓我們一起走近可敬可愛的“護士媽媽”們。

南方日報記者 許文浩 通訊員 鍾玲芬 馮森達 王雅 傅思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大內科護士長凌偉芳:

救死扶傷的接力棒

在她手中傳遞

頭戴一頂燕尾帽,身穿潔白的護士制服,與人交談時總是面帶微笑,這是凌偉芳給人的第一印象。

凌偉芳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下稱“粵東醫院”)大內科護士長,從業33載,先後在內科、外科、重症醫學科、大內科分別擔任護士、病區護士長和科護士長。多年來在不同科室的工作經歷讓她更懂得如何照護病患。憑藉豐富的管理經驗、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優質的護理服務,凌偉芳先後獲得了梅州市“優秀護士長”、梅州市“十佳護理教育者”、梅縣區“我心中的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我愛護士這份平凡而偉大的職業”

“阿叔,您今天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哪裏不舒服?”病房內,凌偉芳正在進行每日的業務查房,她細緻地爲病人進行體格檢查,隨後,小聲地囑咐跟隨她一起查房的年輕護士們:“這位病人剛做完起搏器植入術,要採取平臥位或左側臥位,認真觀察心律、心率、血壓、術口等情況,避免手機靠近起搏器。這裏有早期功能鍛鍊六步法的圖片和視頻,管牀護士做好宣教指導。”

除了日常的行政查房、業務查房,作爲一名大內科護士長,培訓與照顧年輕護士也是凌偉芳的職責之一。“在重症醫學科開業之初,科室的工作壓力較大,不少同事沒有時間好好喫飯。爲了給她們改善伙食,我經常會在家裏做好可口的飯菜帶給她們喫。在生活中,我會把科室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儘可能地給大家愛。”凌偉芳笑着說。但在業務上,她對大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像一位嚴母,因此也被同事親切地稱呼爲“芳媽”。

粵東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護士長張苑娜告訴記者,凌護長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科護士長,她對待同事就像對待家人一樣,在護理工作方面也會給予我們很多指導。

在凌偉芳看來護士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每當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挽救的生命,她又覺得護士是偉大的。

一天夜晚,正在喫晚飯的凌偉芳突然聽到鄰居家阿婆的大聲呼救,“阿芳,救救我的孫子。”聞聲趕到現場的凌偉芳發現鄰居家的小孫子突發癲癇,雙眼翻白,口吐白沫,嘴脣紫紺。在做好專業判斷後,她當即撬開患者口腔,清理呼吸道,並用毛巾墊牙以防咬傷。經過凌偉芳的緊急處理,患兒的情況明顯好轉,在醫院接受後續治療後痊癒。凌偉芳也因此事受到街坊鄰居的讚揚。她表示,救死扶傷是她的使命,她深愛護士這份平凡而偉大的職業。

救護病患的使命代代相承

當被問起爲什麼從事護理這一行業,凌偉芳的回答是,因爲父親。

1984年,彼時的凌偉芳年僅12歲,讀小學五年級,她的父親患上了膽道疾病。“我爸當時得了膽總管結石,全身黃疸,疼痛難忍。”回憶起當時父親的情況,凌偉芳心疼不已。好在經過醫生和護士的救治,父親得以康復。醫護人員奔忙的身影在年幼的凌偉芳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我要成爲一名護士。

1991年,凌偉芳從原梅州市衛生學校護理專業畢業後來到粵東醫院成爲一名護士,完成了兒時的心願。在工作中,她仍不忘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2006年粵東醫院重症醫學科籌建時期,凌偉芳自學電腦辦公軟件,利用休息時間翻閱大量資料,結合科室實際整理了一本《ICU護士必讀》,其中包含了她十餘年的護理工作經驗,爲其他護士提供了工作指引。

凌偉芳對醫護事業的堅持與熱愛也影響着她的家人,在她的耳濡目染下,兒子小文(化名)也選擇成爲一名臨牀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小文表示,媽媽在他的生活中是一個亦師亦友的角色。“小的時候她經常在週末陪我去新華書店看書,我把四大名著讀給她聽,她不僅耐心聆聽還會與我討論她對其中人物的看法。”小文說。

“高三時,媽媽爲了讓我多睡一會兒,每天五點半起牀送我上學,即便我的高中和她上班的醫院是在兩個幾乎相反的方向。”談及母親,小文認爲凌偉芳是照亮他前行道路的燈塔,不僅爲他提供生活上的關心,還爲他指明發展的方向。“在就讀醫學專業前,媽媽告訴我很多學醫時會遇到的具體問題,讓我考慮清楚再做決定。確定專業後,媽媽也教給我很多有關醫護職業的知識。我希望和媽媽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因父親受到救治決定學習護理,在她的帶動下兒子也將加入醫護工作者行列,在凌偉芳的手中,救死扶傷的接力棒代代傳遞。

梅縣區中醫醫院中醫綜合治療區護士長凌映芬:

跨界再出發

“90後”愛上中醫

步入梅縣區中醫醫院的中醫綜合治療區,一股獨特的中草藥香氣撲鼻而來,凌映芬正在爲患者做臍灸。“臍灸後不要着涼,注意保暖。灸後半小時內不要飲用冷水以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每次做完臍灸,凌映芬都會小心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凌映芬畢業於廣東醫科大學,是梅縣區中醫醫院的一名“90後”護士長,目前負責中醫綜合治療區的各項護理工作。今年是凌映芬當護士的第10個年頭,10年間她多次獲評醫院先進個人、積極分子、優秀護士等榮譽稱號。

從婦產科轉型到中醫科

“陳女士,您感覺這個力度合適嗎?溫度是否需要調高?”中醫綜合治療區的病牀上,凌映芬手拿一個拳頭大小的鈴鐺花金火龍罐一邊在患者身上懸灸,一邊詢問患者的感受。

“火龍罐綜合灸是一種中醫治療手段,可以祛寒散滯、溫通經絡,能夠調理人的脾胃、緩解肩頸疼痛等,適合患者和亞健康人羣。”凌映芬向記者介紹道。

大學期間學習的西醫護理專業,畢業後擔任的是婦產科護士,現在從事的卻是中醫護理工作,凌映芬的“跨界”還要從2年前說起。

2022年3月,凌映芬被派往廣東省中醫醫院進修中醫專科護士,進行爲期1個月的中醫理論知識學習和2個月的臨牀實踐學習。初到廣州的凌映芬感受到了省地醫院之間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更加堅定了要學有所獲的決心。

“在進修期間,我見識了療效神奇的中醫外治法,對充滿奧祕的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啓了自己學習中醫外治法的大門。”儘管有着興趣支撐,凌映芬的轉型之路仍不輕鬆。尤其是理論基礎方面,凌映芬和同行的其他有中醫經驗的醫護人員相比更爲薄弱。

中醫護理的許多知識來自醫書,如《中醫護理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牀護理學》《黃帝內經》等,其中有的內容由文言文所寫,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易懂。爲了弄懂醫書中的內容,凌映芬參照註釋反覆研讀,遇到問題便向當時的帶教老師請教。經過不懈努力,凌映芬對中醫護理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理論知識掌握後,對於臨牀實踐凌映芬也並不鬆懈。她珍惜每一次練習機會,牢記帶教老師所說的手法要領,通過不斷努力取得火龍罐綜合灸的認證和相關證書,並獲得“優秀個案”稱號和申請了團隊實用新型專利。凌映芬表示:“護理需要不斷學習,哪怕學起來並不輕鬆,但想到我學的知識和技術對患者有益,就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90後”成科室“開荒牛”

2022年7月,凌映芬學成回到梅縣區中醫醫院,並在醫院的支持下開設了中醫綜合治療區,擔任該科室的護士長。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個科室的創建對這位“90後”姑娘來說頗爲不易。“在科室創建的頭2個月,我只休息了4天。”凌映芬表示。

除了工作的繁忙,讓同事們接受和學習新技術也是個難題。比如部分不熟悉中醫護理的護士擔心火龍罐、艾灸、鋪灸等技術會燙傷患者,不敢嘗試。爲此,凌映芬經常抽出時間手把手帶着護士們反覆練習,並定期召開學習會議,就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展開討論。

“有時病人會反饋鋪灸的受熱不均勻,我們就會開會分析,是否是姜或艾草鋪得不夠均勻,還是由於其他問題。通過不斷討論改進,提升服務品質。”凌映芬說。

度過了起步時期的困難,憑藉優質的服務和不錯的療效,凌映芬收到的診療預約逐漸增多,有時一天要接待十餘位患者。“凌護長既熱情又專業,在治療時力度和溫度都拿捏到位,做完一個療程感覺身體舒服了不少,溝通起來很流暢,服務得也很周到。”經常接受火龍罐治療的陳女士告訴記者。

在科室中,凌映芬年輕有活力、勤懇好學又活潑開朗,受到同事們的認可。在家庭中,她是孩子依賴的好媽媽,丈夫心愛的好妻子。丈夫龔先生道:“阿芬她雖然工作繁忙,但從不缺席孩子的成長,每天早上負責送孩子上幼兒園,有時間就陪他玩耍,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護士和母親都很偉大,祝福所有的護士姐妹們和母親們收穫滿滿的幸福和快樂。”作爲一名護士和母親,在第113個國際護士節和母親節到來之際,凌映芬送出自己美好的祝願。

梅縣區梅西鎮衛生院婦產科護士長王碧:

用心用愛守護

基層羣衆生命健康

梅縣區梅西鎮衛生院的配藥室中,身着護士制服的王碧認真地對照患者信息,在輸液袋上貼好標籤,並寫好患者的姓名和藥物名稱,準備爲患者進行靜脈注射。這是一名鄉鎮護士的日常工作,看似簡單卻爲保障鄉鎮人民的生命健康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王碧是梅縣區梅西鎮衛生院婦產科護士長、主管護理師,今年38歲,從事護理工作已有19年。紮根基層,王碧始終堅持用心用愛服務患者,對待護理工作細緻負責,受到周邊村民和同事的廣泛好評。

“不管在哪工作,護理都是爲了羣衆服務”

“曾秀英阿姨是哪位?”王碧從配藥室中走出,用柔和但清晰的聲音問道。此時,一位坐在角落的老人舉起手。王碧走過去,熟練地在曾秀英的手腕上綁好橡皮管,找準血管後將針頭插入,並貼好輸液貼,連貫的動作一氣呵成。

鄉鎮衛生院的病患多是中老年人,王碧在對待患者時會更加細緻耐心,如在與患者溝通時語氣更加溫和平緩,在治療過程中多與患者交流、疏解精神壓力。王碧在細節上下的功夫獲得了患者們的認可。

“王護長的服務態度很好,對我們也經常關心。打針一點也不痛,還會時不時來問我們是否有不舒服的情況。”曾秀英如是評價道。

除了在衛生院裏照顧病人,王碧還會到患者的家中進行健康檢查。“比如在產婦分娩後的7天內,到她家裏爲產婦和新生兒做體檢,查看產婦的恢復情況、母乳餵養是否順利、新生兒是否適應家中環境等。”久而久之,王碧與梅西鎮的村民日漸熟悉,還與其中一些村民成了朋友。

相比於此時的適應環境,初到梅西鎮衛生院的王碧有些無措。在此之前,王碧在梅縣區中醫醫院從事了10年左右的護理工作。相較於縣城醫院,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設備均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工作與生活環境的變化,王碧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

遇到困難時,直面困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王碧來到梅西鎮後,利用自己豐富的護理經驗儘可能快速熟悉衛生院的環境,並在業餘時間多與當地村民溝通,瞭解地方的民風民俗。

通過努力,王碧不僅較快地適應了新環境,還爲在她之後來到梅西鎮衛生院的年輕護士們提供幫助。在護士鄧敏心中,王碧是一位關心她工作和生活的知心大姐。“王護長平時很關心我們,有困難的時候給她打個電話,她都會全力幫忙,和同事們相處融洽。”

從縣城醫院到鄉鎮衛生院,王碧一如既往地用心爲患者服務,她認爲,“不管在哪工作,護理都是爲了羣衆服務”。

“基層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值得”

在基層的護理工作無疑是繁重辛勞的,對此,王碧表示:“在衛生院工作雖然辛苦,但是看到患者康復出院,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一次值班查房中,王碧發現了一名新生兒因餵養不當引起吐奶誤吸。“當時新生兒口鼻吐奶,滿臉通紅帶點紫紺,發出輕微呻吟聲,我馬上從家屬手中接過新生兒進行側抱,一邊呼叫醫生搶救,一邊將新生兒抱到搶救臺進行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的奶水,並給予吸氧。”王碧告訴記者,經過一系列搶救,新生兒最終轉危爲安。看着家屬激動地連聲感謝,王碧更深刻地感受到護士這一職業的職責之重和光榮偉大。

工作中的王碧總是步履匆匆,行走在衛生院的各個病區內,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患者身上,對於家庭的照料相對較少。“我兒子今年14歲,在縣城讀初中,幾天才能見一面,不能每天陪着他,我感到有些愧疚。”王碧對工作的繁忙感到無奈,但好在家人們都非常支持她。

兒子對王碧的工作十分自豪,“我媽媽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我爲媽媽的職業感到自豪。”丈夫也主動承擔更多家庭的重任,照顧兒子的衣食起居。王碧的母親也會在她下班後準備好飯菜,像在女兒小時候一樣等待王碧回家喫飯。

王碧是一名護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在她看來,護士和母親都是一種偉大的身份。在第113個國際護士節和母親節到來之際,王碧祝福所有護士和母親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