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記者 李敏 濰坊報道

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起草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發佈,將於2024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技術規範》制定的背景是什麼?

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增長迅速,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3.5億輛,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電動自行車使用的蓄電池主要有鉛蓄電池和鋰離子蓄電池兩種。國內主要電動自行車品牌發佈的電動自行車新車型中,配備鋰離子蓄電池的比例已經超過20%。隨着產業規模的擴大,標準作爲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不斷得到完善和提升,從而規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等環節,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技術規範》發佈具有什麼意義?

《技術規範》作爲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通過規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過程,將有效提升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的本質安全水平,減少使用過程中火災等安全事故發生率,保障消費者人身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促進電動自行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技術規範》適用於哪些車輛的電池?

《技術規範》僅適用於GB 17761《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中規定的、最大輸出電壓不超過60V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不適用於電動滑板車、平衡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等車輛使用的鋰離子蓄電池。

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主要分爲哪些類型?是否均符合《技術規範》要求?

常見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主要有錳酸鋰電池、磷酸亞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等。其中三元鋰電池又可以分爲高鎳體系的鎳鈷錳電池、鎳鈷鋁電池以及無鎳的磷酸錳鐵鋰電池等。

《技術規範》針對單體電池規定了嚴格的過充電(1.5倍)、針刺等測試,高鎳體系三元鋰電池很難通過上述測試,今後將難以應用在電動自行車領域。

《技術規範》規定的測試項目有哪些?

技術規範》規定了6項單體電池的測試項目,包括標誌、過充電、過放電、外部短路、熱濫用、針刺;22項電池組的測試項目,包括標誌、靜電放電、過放電、過充電、溫度保護、外部短路、互認協同充電、數據採集、絕緣電阻、擠壓、加速度衝擊、振動、自由跌落、提把強度、阻燃性、低氣壓、過流放電、溫度循環、浸水、鹽霧、溼熱循環、熱擴散。

其中,以下幾個測試項目需要重點關注:

1.單體電池過充電(1.5倍)測試、針刺測試可對電池的安全性做出有效篩選。

2.電池組應具有唯一性編碼,並且編碼標識需要採用耐高溫(950℃)材質,即便發生火災也可以進行追溯。

3.電池組的過充電、外部短路、過流放電試驗在正常工作條件和保護元器件單一故障條件下都要進行,因此電池組可能需要採取雙重保護設計才能滿足要求。

4.電池組需要具備互認協同充電功能,以降低充電裝置不匹配給電池組充電帶來的風險。

5.電池組在充電、放電過程中應實時採集電池電壓、電池組電壓/溫度/電流,這就要求電池組配備管理系統(智能“大腦”)進行實時監控。

6.製造商在電池組上應清晰地標明“安全使用年限”,以提醒用戶及時淘汰老舊電池,這是因爲隨着鋰離子蓄電池使用年限增加,其安全風險也會逐步放大。

7.電池組的外殼、印製電路板、導線應使用阻燃性材料,以降低發生火災後火焰的蔓延速率。

8.電池組的熱擴散測試要求當電池組中某一節單體電池起火之後,不得快速擴散至整個電池組。

《技術規範》從哪幾方面提高電池的本質安全?

《技術規範》不僅規定了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單體的安全要求,還從電氣安全(包括過充、過放、外部短路、溫度保護等)、機械安全(包括擠壓、加速度衝擊、振動等)、環境安全(包括低氣壓、溫度循環、浸水等)、熱擴散、互認協同充電、數據採集、標誌等七個方面設置了電池組的產品安全准入門檻,提升了鋰離子蓄電池的本質安全水平。

所有的電動自行車電池都要符合《技術規範》嗎?

《技術規範》是強制性國家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服務,不得生產、銷售、進口或者提供”。因此,該標準實施後,國內銷售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都必須符合其要求。

消費者如何購買符合《技術規範》的鋰電池?

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自行車時,可以通過查看電池的銘牌、規格書、使用說明等資料,或者向銷售者詢問,要求提供該產品對應的《技術規範》檢測報告或者認證證書,來確認電池是否符合《技術規範》。

爲什麼要求標記電池的安全使用年限?

隨着使用年限增加,鋰離子蓄電池容量逐漸降低,存在的安全風險也會逐步放大。《技術規範》要求製造商在電池組上標註“安全使用年限”,提醒用戶到期淘汰老舊電池,減少老舊電池帶來的潛在安全風險,以保障用戶生命和財產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