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一个屏幕看完一个景区,一部手机管理一个景区。

这个“五一”假期,人潮如涌,黄果树景区全力“迎战”。安顺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每天通过大数据调度中心查看景区内还需完善改善的环节。而节日订票数据同步实时传输至旅游局、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管理者手机端,为决策参考提供精准信息。

“当时数据分析3号将是小高峰,我们立即与各部门做好联动,全力为游客做好服务。”该负责人说,通过管理平台的资源整合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自有营销平台订单也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安旅集团自建的营销平台就产生66万个订单,其中与黄果树相关产品占大多数。”

以花闻名的百里杜鹃,天气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今年百里杜鹃花期较去年延长10天,客流量同比增长39.51%。这背后是景区对气象数据的及时监测,一旦将出现强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时,景区就打云炮进行人工干预。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各大景区基本完成智慧管理平台搭建。这些平台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对内建设大量传感器和高清设备实现景区智慧调度,另一个是对外接入第三方营销平台实现游客数据分析,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精准信息。

通过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推动景区业态升级,深入分析客源流向和结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足精细化服务文章,我省旅游业一路飘红。截至去年底,全省4A级景区共接入监控视频1900多路,均向文化和旅游部、省政府总值班室和省应急厅进行共享,107家4A级以上景区完成监控系统升级,具备了客流监控功能。

数字文旅连接供给和需求,有利于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实现产品增值,驱动产品和业态的创新,重构产业格局。我省专为旅游供需打造的“一码游贵州”营销平台,截至去年累计访问量达5.5亿次,总用户超过4000万人,交易订单200多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2亿元,入驻A级以上景区500多家。

“对于景区的管理者而言,无论是营销平台还是管理平台,表面上看,是运营模式的改变,往深层次看,则是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化、数字化管理理念的跨越式升级。”百里杜鹃智慧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杰说。

激活数据潜能,释放更大价值,百里杜鹃景区数据直接变现已经上路。去年底,百里杜鹃先后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申请获得数据商、数据中介凭证。

“‘双认证’是公司深度参与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我们履行连接数据供需双方、整合交易平台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等多项重要职责,面向全国范围提供旅游数据服务,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曾杰说。

基于数据的算法、算力,数字技术与文旅空间正深度融合,为景区提供更加丰富的新玩法。“你好,我将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在黔东南州各大景区,通过扫码或是小程序就能看到一张详细的景区3DVR手绘地图,同时一个身着苗族服饰、可爱俏皮的卡通导游出现在地图上,为游客讲解引路。

贵州鑫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90后”杨胜旺,是这套手绘地图的制作者。他介绍,该公司专注智慧园区、智慧乡村等3D数字孪生展示,今年以来,寻求合作的景区项目逐渐增多,目前正为黔西南开发VR产品。

对于未来,业界人士认为,AI数字化将为我省旅游带来新机遇,相关部门和景区要迅速且持续地输出内容并进行商业化和有效的营销推广,其次要对年轻用户画像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营销策划。同时,要进一步活化IP形象,更加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当前,“大数据+文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着力构建数字化文旅业态、营造智能化体验空间、研发创意化消费产品、形成新型化运维思路,将为文旅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数字化赋能,充分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借助数字化技术,面向不同群体开展调查,进一步开展文旅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工作,逐步建立文旅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以数字化助力,打造技术大应用体验场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