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涼山日報

黃紫鷺(右一)和她的銀飾展品。

5月1日,涼山青年設計師黃紫鷺的自主品牌展在蘇州桑蠶文化公園開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展。

黃紫鷺是涼山州美姑縣一名“90後”漢族姑娘,特別擅長用時尚的手工銀飾來展現古老的彝族文化,將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審美用個性化的藝術設計表達出來。

黃紫鷺創建自己的品牌已有5年,不僅在成都舉辦過個人作品展覽,還曾推送作品到倫敦和盧旺達參展,讓越來越多人看見了涼山之美。

□文/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曉超圖/三木

用心設計讓民俗文化綻放新活力

黃紫鷺非常熱愛家鄉的彝族傳統文化,認爲無論銀飾、漆器、服飾,還是畢摩手中的經書,都具有一種神祕而獨特的美感,既深邃端凝,又絢麗浪漫,讓人着迷,總能帶給她許多設計的靈感。於是,她以彝族文化爲創作主題,用時尚的設計理念,去解讀彝族服飾的魅力,既保留傳統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現代文化的新穎。長期以來,黃紫鷺用心用情去創新民俗文化元素的表現形式,不斷髮掘其時代價值,賦予越來越多品牌飾品新的生命力,讓更多人看見了涼山的文化魅力。

2019年,黃紫鷺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其發音就是彝族女孩“換童裙”成人儀式的彝語音譯。儀式中,少女脫去童年專屬的款式裙子,梳妝盤頭,戴上銀光閃閃的耳墜,換上未婚姑娘專屬的款式裙子,開始獨立自主地選擇和麪對自己的人生。黃紫鷺以此爲品牌命名,是希望每個女孩子長大後都能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2020年10月,黃紫鷺推出第一個以索瑪花爲主題的系列作品,反響熱烈。她巧妙地利用現代美學設計把綻放在山巔的索瑪花用銀飾表現出來,美麗得熱烈而又高貴。

她設計的第二個系列靈感來自“花木蘭”,旨在展示彝族婦女的堅韌品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彝族婦女的堅韌與淳樸讓人感動,她們能肩挑生活的重擔,也能在家帶娃繡花,她們有着花木蘭一樣的性格和氣質。”在這樣的認識下,黃紫鷺運用劍、盾牌、鎧甲元素來表達女性堅韌獨立的品質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設計出了“雙生”(戒指)、“無畏”(手鐲)、“野火”(耳釘)等特色首飾,賦予了每件飾品極具張力的內涵和美感。

2022年,黃紫鷺的第三個系列新品發佈會在成都舉行。黃紫鷺一直對彝族的畢摩文化很着迷,也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瞭解,畢摩常帶在身邊的一些法器和物件,是她創作靈感的來源。她把自己對文化的理解蘊藏在飾品的細節上,用巧思讓文化“活”起來,融入生活當中。

除了設計上的用心,製作工藝的精湛也是黃紫鷺銀飾品牌名氣越來越響亮的原因之一。爲此,黃紫鷺遍訪彝族民間手藝人,把飾品的傳統部分交由匠人來製作,一來保留涼山傳統手工藝,二來隨着訂單的增加,可以提高匠人的收入。而飾品創新設計的部分,則交給合作的工作室來完成。

勇擔責任做文化傳承踐行者

在涼山,銀飾是彝族人最鍾愛的飾品。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民間匠人手把手傳承,讓古法制作工藝保留至今。黃紫鷺特別喜歡這樣的飾品,覺得每一件都既有溫度又有底蘊。所以,她希望涼山彝族文化能夠在保持傳統根源性的同時又能夠開拓出越來越大的使用羣體,讓民族文化走得更遠,同時更具價值。

此次的蘇州之行,黃紫鷺和策展人都非常用心,展館內不僅展出了品牌飾品,還陳列了大量涼山彝族傳統服飾,讓前來觀展的各界人士可以聯繫起來欣賞,從中領會到更多涼山民俗文化的魅力。

蘇州高新區文體旅局文化遺產處處長張寒楓說:“西南羣山中的文化遠道而來,跟我們江南水鄉的文化發生碰撞和交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很有創造力。”

蘇州寒山美術館館長布達說:“我挺喜歡這個品牌,不僅僅是時尚設計,它背後更有大量彝族文化,我很喜歡這種鮮活的表達。”

蘇州市傳統旗袍非遺傳承人金毅說:“蠶桑文化公園有着百年曆史,這是個神聖的地方,這一次實現了各地非遺之間的交流。”

傣陶非遺傳承人罕璇說:“參加這次交流才知道非遺之間有着許多的共通性,期待未來有更多融合創新的碰撞。”

在蘇州,展覽受到如此禮遇,再一次證明了民族文化蘊含的巨大能量,正如展覽前言中寫到的:把山帶到蘇州,你我一同感受山的力量。

涼山地方品牌的崛起並不是偶然,當下,有很多年輕人正在不同領域努力讓文化創新。他們主動肩負起一份責任和使命,把現代審美和傳統文化巧妙地聯繫在一起,讓涼山故事融入各自的作品中。

“我們始終保持對涼山民族文化的熱愛,力求通過每一次創作表達對民族文化的理解,通過每一件承載民族文化內涵的作品,讓更多人瞭解其背後蘊含的古老而耀眼的文化精髓,引起大衆更多的關注和共鳴。相較於簡單的文化輸出,我們更願意做一個‘用作品講故事’的人。”黃紫鷺說。

相關文章